全面轉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深中通道雙橋四主塔全部封頂
【本報記者廣州廿二日電】廣東省交通集團發佈,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工程——深中通道中山大橋東主塔昨日圓滿封頂。至此,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中山大橋“雙橋四主塔”全部封頂,全面轉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待斜拉索與主塔連接後,建成後的主塔將高達二百一十三點五米,中山大橋將如豎琴般屹立於珠江之中。
橋島隧水下互通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全長廿四公里。其中,橋樑工程長約十七點二公里,其關鍵控制性工程為主跨一千六百六十六米的伶仃洋大橋與主跨五百八十米的中山大橋。由中交二公局承建的中山大橋為雙塔斜拉橋,建成後主塔將高達二百一十三點五米,相當於七十層樓高。
深中通道中山大橋設東、西兩座主塔,塔柱尺寸隨着塔高增加逐漸收窄,橫截面呈八邊寶石形,充分將建築設計與美學設計相融合,待斜拉索與主塔連接後,中山大橋將如豎琴般屹立於珠江之中。
確保抗風安全性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辦工程師鄒威介紹,橋塔設計形狀優美,但下粗上細的造型使得每一節段斷面尺寸都不相同,給施工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此,建設方優化主鋼筋、橫樑截面形式等七項設計,組織編制十四項施工專項方案,提高資源配置和施工效率。建設團隊還開展大尺度主樑節段模型渦激振動試驗和全橋氣動彈性模型風洞試驗,通過技術攻關,確保橋樑的抗風安全性和使用舒適性。
中山大橋單座塔柱澆築混凝土約四點二萬立方米,鋼筋用量近萬噸,建設團隊研發了高性能海工混凝土配合比。中交二公局深中通道項目經理毛奎介紹,除了採用混凝土阻銹劑和環氧樹脂塗層鋼筋等防腐措施外,還為混凝土外層噴塗上了防止海水侵蝕的“防護服”——硅烷浸漬劑。
中山大橋東主塔圓滿封頂,是繼今年下半年伶仃洋大橋東、西主塔,中山大橋西主塔封頂以來的又一重大節點,深中通道橋樑工程將全面轉入上部結構安裝階段。目前,深中通道橋、島、隧、水下互通工程齊頭並進,海底隧道已完成十三個管節、超二千米的高精度沉放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