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棒》的真實世界
步入六十周年的《用心棒》(一九六一年),誕生於冷戰危機和衝突升級階段,難怪三船敏郎飾演的無名武士摒棄忠誠,行俠仗義,設計促使兩大陣營血拼。風沙滾滾的主街,雞鳴狗盜,雞犬不寧。各據一方的惡勢力,恰如現代日本極道,是罪惡和暴力的濫觴。影片在呈現鄉間集體械鬥之時,不乏黑色幽默和滑稽情節。黑澤明把西部片與劍戟片結合,從場設佈局到人物形象,都承襲自約翰 · 福特;沙治奧 · 里昂不但複製了它,還藉此開創了意式西部片熱潮,對荷里活電影的走向和華人武俠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故事描述德川幕府覆滅之後,大量失業武士遊走鄉野尋找工作,這種壯志未酬、尊嚴盡失的武者景況,周而復始地在日本電影裡出現,甚至連意式西部片《獨行俠連環奪命槍》(一九六四年)的無名氏(奇連 · 伊士活飾)亦不厭其煩地重演,吳宇森武俠片《豪俠》(一九七九年)的殺手青衣(劉松仁飾)也曾體驗,直到《雙旗鎮刀客》(一九九一年)在中國西部面世,遊俠沙裡飛日求三餐而淪為欺世盜名的無賴。其實不論是建構不同電影空間的真實世界,還是虛擬世界的無數個平行宇宙,天下大勢乃操弄着人們生計的無形之手,而生計問題往往是窒礙高手成俠的絆腳石。
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為了實現自我,“下剋上”取而代之,比比皆是。後來武士精神作為思想範式深植於國民性格之中,任憑武士的歷史使命和文化傳統如何被改造,武士道精神依然是“主觀詮釋的想像符號”①。更甚的是,不少人從未認真思考李世暉教授在《武士の日本史》推薦序所強調的有關武士道精神的弔詭,更遑論以此作為探索電影文化空間的大前提。另一方面,假設意式西部世界並沒有類似武士道或儒學等東方哲學體系的思想包袱,《獨行俠連環奪命槍》便不具有忠和義之間的內在衝突,無名牛仔及其所處場域,豈有上述問題所引發的煩惱?
武俠世界既有陷入忠義兩難困境的“北喬峰”,亦有忠義雙全的“南俠”展昭;銀幕江湖也不缺無心成俠、但求忠君反倒被主人出賣的案例,正如桂治洪改編自張徹《鐵手無情》(一九六九年)的《萬人斬》(一九八○年),或杜琪峯在銀河映像首部雙雄片《真心英雄》(一九九八年),這些體制核心人物失信於忠誠者,致使雙方走上絕路。其實《用心棒》的某方首領企圖在無名武士完成任務後把他殺死,奪回全部賞金,倘若這種僱主值得武士們捨命追隨,《獨行俠決鬥地獄門》(一九六六年)的“小人”圖科(伊萊 · 沃勒克飾)便無需振振有詞:“既然為生存而工作,為什麼又為工作賣命?”
江戶幕府時代有浪人務農或從商,亦有浪人成了極道的始祖,一旦時局變化或政權不穩,隱匿在民間暗角的“武士”們不難躍上歷史舞台。根據《日本暴力政治》所述,暴力是日本政治近代史中一股持續的力量,近代日本國家誕生過程本身是暴力的,近代日本的誕生,並未轉型為和平時代及紳士政治。自一八六○年代到一九二○年代,日本政治人物遭暗殺的事件時有所聞,民眾抗議、暗殺、政變、威脅、恐嚇、鬥毆和破壞行為,都跟流氓和極道緊密相關,其暴力行為與政治結合,成為系統性的,而且是日本政治風貌根深柢固的元素。②至於從明治維新到二戰後重生,日本政治中的暴力所產生的意義及其衍生影響,同樣備受爭議。
既然是黑澤明在日本最受歡迎的一部電影③,在這樣獨特的歷史背景下問世,其惡貫滿盈的鎮上人物,怎會純粹抄襲自約翰 · 福特的配角陳列室?時至今日,塚本晉也的《斬、》(二○一八年)依舊有幕末惡霸武士團橫行鄉野,為非作歹。縱使物換星移,一些電影對武士傳統、血腥斬殺和善惡灰色地帶的當代反思,殊途同歸。亂世中有人異化成魔,也有人得道成俠。豪情壯志和俠義行為,究竟源於失業生活百無聊賴,還是天性使然?替天行道者,漠視契約精神,如何符合道德規範?無名武士由始至終不忠於僱主,情形迥異於小林正樹銳意批判武士道的《切腹》(一九六二年)和《奪命劍》(一九六七年),那些主角是逼不得已才展開抗命血戰。
總而言之,武士的反抗情緒不是為勢所逼,便是源起於時不我予。無名武士一招戰勝了槍手新田卯之助(仲代達矢飾),槍手倒地後,武士並不肯定槍支是否上了膛,他沒有選擇離開,也沒有一刀解決對方,反而不動如山蹲在對方面前,準備好迎接隨之而來的命運。無名武士意識到他的時代已經過去,泰然自若地接受着新時代的安排。武士此刻的行為曾經深深地震撼着影評人羅渣 · 伊拔,而這種“獨行不必相送”的英雄氣概,延續至沙治奧 · 里昂的“獨行俠三部曲”,甚至巔峰之作《萬里狂沙萬里仇》(一九六八年),那時冷戰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
令狐昭
註:
①根據李世暉教授所述,在流行文化普及的當代日本社會,多數人是從武士道精神中建構日本武士的意象,而不是從歷史中的日本武士描述來建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認識的武士,並不是歷史存在的事實意象,而是主觀詮釋的想像符號。參見李世暉:〈推薦序——從武士、武士之道到武士道〉,髙橋昌明著,黃霄龍譯:《武士の日本史》,香港中和出版,二○二一年七月,第十一頁。
②英子 · 丸子 · 施奈華著,游淑峰譯:《日本暴力政治:流氓、極道、國家主義者,影響近代日本百年發展的關鍵因素》,麥田出版,二○二一年五月六日,第十一頁至第十二頁。
③羅傑 · 伊伯特著,宋嘉偉、李鈺譯:《偉大的電影3》,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二一年六月一日,第五七七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