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9月13日
第B05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實驗6”的火眼金睛

監控水下科考設備數據的工作室

“實驗6”吃水線下科考設備示意圖

船員在啟錨作業

“實驗6”的火眼金睛

——海上科考日誌 (六)

九月十二日,多雲,暗湧不斷。上午八時三十分,“實驗6”重新啟錨。這是幾位科考負責人評估海況後作出的續航決定。 (“實驗6”科考船十二日電)

本報特約記者 謝震霖 圖/文

科考設備藏“深閨”

“雙颱風”掠過,無跡可尋,海面像啥事也沒發生過,可湧浪依舊十分活躍。湧浪表面上不明顯,它是風浪離開形成海區所傳播而來的長波海浪,波及範圍很大。今天湧浪也使“實驗6”在搖擺中前行。

南海天氣波譎雲詭,不可端倪,尤其夏秋之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產生超低壓中心,頻繁形成熱帶風暴。這就是夏秋季西北太平洋氣候的常態。

環視海域四周,我們是最先離開錨位的船隻。

啟錨場景還是頭一次看到。大副手持對講機趴在船頭俯視收錨情況,一名船員聽指令掌控捲錨機,兩名船員用消防水槍不斷沖刷錨鏈帶出的海底淤泥。光是一個啟錨作業就足足花去十五分鐘。

記者偶然了解到,“實驗6”的許多科考設備是在船廠建造時提前被安裝在船的底倉,基本都在吃水線以下,所以從外表看這部分屬“隱形”裝備,完全沒法識其真面目。它們以“聲波”頻率作為看家本領,好比人們熟悉的CT掃描,其工作原理是發聲體產生的振動在空氣、水體或其固體中的傳播,目前為海洋包括海底探測的主要手段。

“實驗6”能夠體現國際最先進設計理念,探測手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靠得就是不少藏在“深閨”的大傢伙。

專業背景為地球物理的李先鵬工程師,現任“實驗6”各類科考設備的主管,他從建船起就一路跟隨,對船用各項設備的熟悉可謂瞭如指掌。

具全天候觀測能力

他向記者介紹了能夠觀測海底淺地層地形地貌的“深水多波束測深儀”,擅長高精度觀察海底小型物體的“淺水多波束測深儀”,用來單點測深的“深水單波束測深儀”,可對深海海流流速剖面進行連續,非接觸式,高效率觀測的“走航式聲學多普勒海流剖面儀”,給水下設備定位定信息傳回船上的“超短基線定位系統”及“魚探儀”等種類齊全的聲學探測,有效免受船體下氣泡、噪聲等干擾,獲得更好數據的“升降鰭板”以及研究海底以下幾公里地球深部構造的“數字多道地震系統”等設備。

有了這些不露臉的“隱形”先進裝備,使得“實驗6”在浩瀚大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首席科學家杜岩說,這些具備全天候觀測能力,隱藏在幕後的“火眼金睛”,既可勝任地球物理和海洋地質專業調查功能,又能滿足海洋地理、物理海洋、海洋考古、海洋生物與漁業、海洋資源勘測等多學科綜合考察需求;既能開展近海淺水區、大陸架、島礁區的科學考察活動,又能在深海大洋極端環境進行全海深的水體探測和海洋岩石圈探測;與配置學科齊全的現代化船載實驗室結合,能現場進行多學科樣品處理與分析,並實現與陸基實驗室同步數據傳輸。

2021-09-13 本報特約記者 謝震霖 圖/文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3783.html 1 “實驗6”的火眼金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