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9月12日
第C05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窗外依舊姹紫嫣紅

《禪的故事》 作 者:易中天 出 版 社:浙江文藝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窗外依舊姹紫嫣紅

本書按照中國禪宗的發展脈絡,結合中國禪宗歷史上發生的經典故事和傳法公案,作者以獨特的視角,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一個又一個的禪宗經典故事娓娓道來,可謂妙趣橫生,活潑幽默。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手法,將捉摸不透、深奧難懂的佛法分析得入木三分,別有韻味,令人在輕鬆的閱讀氛圍中,領略佛性,體會禪心。

作者將中國佛教淨土宗和禪宗的發展狀況和弘法理念進行了分析比較,從中揭示出佛教、禪宗能夠站穩腳根、發揚光大的根本原因。書中提到了佛教要想立足華夏,就必須要突出三個重要因素:一則要簡單,二則要實用,三則要中國化。淨土宗提倡佛法要通俗易懂,方法要簡單易行,因此,淨土宗的理念受到了下層民眾的普遍歡迎,但淨土宗的許多理念與儒家倫理和皇權政治產生巨大的衝突。佛教在中國歷史上多次遭受封建統治者的打壓和排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順應國情,而禪宗不僅提倡簡單實用,更強調佛法就在人間,人還是要回到現世的秩序中。禪宗順應了國情,為佛教在傳播中爭取廣闊的發展空間,逐漸地融入中國文化之中。

“以人為本”是禪宗思想中一個很重要,但常常被人忽視的理念,那就是佛教沒有神,只有佛。且看“佛”字,一邊是“亻”,代表人的意思;一邊是“弗”,表示否定的意思。將“佛”字兩個部首合起來理解,即“不是人”,但又是人。是人又不是人,那就是佛。所以,“人間佛法”就成為禪宗立足華夏的重要理念,更何況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禪宗的蓬勃發展與上層士大夫的廣泛推崇密不可分,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不能不提到蘇東坡和佛印禪師。

一次,蘇東坡和佛印禪師來到靈隱寺。蘇東坡看到了觀音菩薩手拿念珠,於是問佛印禪師:“善男信女手拿念珠,念誦的是觀音菩薩,那觀音菩薩手拿念珠,又在念誦誰呢?”且聽佛印禪師說道:“觀音菩薩手裡拿着念珠,念的是觀音菩薩自己。”蘇東坡又問道:“觀音菩薩為何要唸誦觀音菩薩自己呢?”佛印禪師答道:“因為觀音菩薩比誰都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細細想來,求人不如求己就是關照內心,只有關照內心,方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的首次相遇,就十分耐人尋味。弘忍問道:“你從哪裡來?”惠能答道:“從嶺南來。”弘忍問道:“來做甚麼?”惠能答道:“作佛。”弘忍問道:“嶺南人野蠻,怎麼學佛?”惠能答道:“人有南北,難道佛性也有南北?”弘忍一聽,果然出手不凡,頗有慧根,這不就是肉身菩薩?所謂將人分成南北,將當時的嶺南人稱為野蠻人,就是一種分別或比較,而惠能的一句“佛性無南北”,簡單明瞭地道出了佛法的真諦。

對惠能經過多次考驗之後,五祖弘忍便將衣缽傳予惠能。惠能回到了嶺南,在廣州法性寺和一群出家人探討風帆問題的時候,惠能論述的核心依舊是“佛性沒有南北”。如果你的心動了,那麼你才感知到風動和帆動,如果你的心不動,那麼任憑外界是風動還是帆動,你都會無動於衷,視若無睹,聽若無聞。只要心動,便有執着,才會將人分成南北,把物看成東西。但是人活一世,不可能不辨是非、不論親疏。然而,怕的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怕的是執則迷,迷則不悟。因此,糊塗其實也是一種覺悟。

紛擾的世界中,若能修一顆佛心,隱隱的遠山,悠悠的近水,也是清歡;淡淡的清風,皎皎的明月,亦為風流。人若心靜,窗外依舊姹紫嫣紅。

林龍彬

2021-09-12 林龍彬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3702.html 1 窗外依舊姹紫嫣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