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6”錨地修整
——海上科考日誌 (五 )
九月十一日,晴,海不波溢。“實驗6”與其他許多避風船隻都泊在錨地,靜靜等颱風遠離後再重新啟航。
(“實驗6”科考船十一日電)
本報特約記者 謝震霖 圖/文
衝出雙颱包圍
這次南海遭遇雙颱風效應,影響範圍不可謂不大。“康森”、“燦都”兵分兩路,一路直指越南方向,一路變了軌奔向巴士海峽。後來才知,昨天回撤途中“實驗6”是在兩個颱風間左右逢源,一路狂奔,由於船速比颱風快,才跳出它們的包圍圈到達安全水域。畢竟碰到海上極端氣候,任何船隻就像滄海一鱗,只能避凶趨吉,不可臨威不躲。
船隻在錨地停泊,既是避風,又額外增出一天的修整時間。記者觀察,從前一天的波谷浪峰挺過來者判若兩人。那些新出海的年輕科考隊員暈船厲害,今天開始有了胃口,一改原先扶着牆、臉難看、耳旁粘着暈車貼的窘態,令人忍俊不禁。
雖然停船暫緩了有些實驗項目,但船員和科研人員並沒歇着,各自檢視風暴過後的科研裝備或船上機械設施等情況。
下午二時三十分,記者旁聽了關於“‘實驗6’南海北部重大科學問題考察航次”第一階段小結的全體會議。
多位學科的負責人會上匯報了這幾天來各自科考任務的完成情況。因這次航次時間有限,許多生化、物理分析還要靠後續時間進行,所以此次實行“採樣為主,分析為輔”,把搜集的各類樣品帶回陸上陸續分析。
首席科學家杜岩對突遇颱風,就科考進程安排作出相應調整。李明船長回顧了海上遇到極端天氣,提前規避颱風的必要性作了說明。
李先鵬是整個船上科研設備操控系統的負責人,他認為此次科考航次是“實驗6”的處女航,不少裝備尚處在磨合期,運轉過程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希望大家通過使用情況,把需要改進的意見提出來,以待後續加以完善。
整個會議頗像一次錨地科考會商的群英會。
做魚腸道實驗
“實驗6”不僅是艘綜合性科考船,也是一個小型社區,生活、健身、娛樂等設施一應俱全。部分輪到下班的船員和科研人員紛紛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有的打乒乓,有的開啟跑步器,還有的拿出簡易漁具上甲板垂釣。記者也加入到海釣的行列。
因海區原因,今天漁獲不很理想,僅釣到少量幾條箭魚和飛魚。一旁守候的科研人員看了如獲至寶,原來他們是在等釣到的魚做腸道實驗。
女科研人員劉曉曉告訴記者,人類對自身腸道健康的關注比較多,而對海洋動物如魚類等病害還缺乏深入研究。他們將對這些魚的腸道微生物進行分離培養,鑒定細菌的種類,觀察共附生微生物有無病害,甚至給菌群做基因測序分析,目的是對海洋生物鏈的多樣性以及健康狀況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