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6”擺脫颱風
——海上科考日誌 (四)
九月十日,風力九級,大有翻江倒海之勢。颱風眼的氣旋周邊讓“實驗6”有驚無險。儘管在搖晃中淺睡了片刻,可凌晨艙裏的物品開始東倒西歪,沒法再續前幾天一樣的迷夢,並不斷聽到海浪撞擊船幫的悶雷聲響,下床後曾兩次晃倒在地,只得乖乖回床上熬到天亮。
(“實驗6”科考船十日電)
“康森”颱風在菲律賓以東生成後,進入南海逐漸積蓄能量,今天風力已比初期增強了許多,自然對船次科考造成影響,致許多隊員嘔吐不止。從“實驗6”回撤時的測波雷達和傾斜儀上看,途中船體搖擺顯示有二十度,幾乎是在五米高的巨浪間穿行,在經過十五海里的急駛速度,於中午時分到達瓊州海峽的同緯度,意味船已脫離險境。這時看見李明船長臉上露出輕鬆的神情。
用新系統減振降噪
記得出海前,李船長帶我參觀“實驗6”設施時說,這是一艘具備先進性與創新性的專業船舶,在穩定性和抗風力方面,通過嚴格、系統的全船重量重心控制,完整穩性在全面滿足國際公約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十一級抗風穩性要求,增加了抵抗惡劣海況的能力。他同時說,船雖能抗十一級風力,不等於就可無視颱風的威力。同理,汽車設計最高時速達二百六十公里,沒人會在路上會開這樣的時速吧。
幾天下來,記者感覺該船最大特點是十分安靜,常常弄不清船究竟是在行駛還是在停滯,只能通過窗外景象來判定。很好奇怎麼做到如此聲寂的?原來它搭載了新一代吊艙式推進系統和首次應用低雜訊變頻器,並採用主機雙層隔振等多種最先進的減振降噪措施,完全沒有傳統船隻輪機的嘈雜聲。
錨地再做取樣實驗
大約七時三十分,“實驗6”抵達臨時錨地,天際開始露出絢麗的餘暉,海面趨於平復,科考隊員即刻展開“重力沉積取樣器”的投放。
本來這是整個活動返程時做的項目,由於避風原因現在提前進行。只見多名隊員聯手將這件長六米的大鋼管狀,通過艉A架絞車放入海底。
據首席科學家杜岩介紹,通過“重力柱狀沉積物採集器”一竿子插到底的取樣,可以觀測幾千年甚至十幾萬年的原始沉積。在珠江口近海做柱狀沉積物採樣,可以用來分析沉積物樣品的粒度特徵、礦物成份、微量元素、微生物種類及其生物地球化學特徵。據此研究珠江口近海沉積物的來源、搬運過程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還可以探討水文天氣過程和強生態回應過程,如強徑流輸入、強風暴、陸架急流、缺氧藻華等動力和生態過程,進而回答人類活動與粵港澳大灣區資源生態可持續利用的密切關係,以及對實現雙碳目標的意義。
本報特約記者 謝震霖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