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共建共管 開拓新天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公佈以來,舉國矚目,澳人鼓舞。琴澳深合區於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是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這是深合區方案內具體無華的闡述。全為澳門和澳人出發,為本澳的可持續發展開創新天地。
澳門經過回歸後二十餘年的發展,土地資源緊缺,人才力量薄弱,產業多元不前,發展瓶頸難衝破。從國家大局來看,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依仗經濟特區的創新性政策,讓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起飛,社會繁榮,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篇章。隨着時間的推移,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國家進一步發展正走到十字路口,改革開放一定會堅持下去,模式卻不能一成不變,創新求進,應是更多不同創新政策模式的綜合體現。琴澳深合區方案正好是“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重要戰略,不單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也是澳門“一國兩制”實踐的延伸、國家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意義非凡。
深合區建設方案,連日來全文發佈、國家多個部委解說、澳門特首解讀,就是將本澳貿易自由港政策引入橫琴實施,通過各項先行先試措施,讓資金、人才、物料自由流動,吸引四類重點新產業。深合區建設能否有效推進,關鍵在“共建共管”。
總體方案中,深合區管委會搭建了廣東省長與澳門特首任雙主任制,常務副主任則由澳門委派,粵澳再委派其他副主任。下設執委會,主要負責人同樣由澳方委派。行政長官昨透露,執委會將負責除治安外的所有事務。從領導管理機構可見,傾向澳門主導,冀望在橫琴引入本澳民商事法律、自由港政策,創新制度,打破琴澳發展的桎梏。
問題是橫琴和澳門始終是兩種社會制度、兩個關稅區和兩種貨幣體系,一涉及深層次制度創新,二涉及實踐中的政策融合,兩制碰撞,法制衝突,在所難免。任務艱巨,風險機遇並存。在“共建共管”過程中,需要探索,需要磨合,更需要新思維。
本澳的執行力也備受考驗。澳門特區行政體制滯後,公共治理水平一直不彰,職能交叉,權責脫節;求穩有餘,創新不足,可能是歷史遺風和小城格局使然。本澳入駐橫琴共建共管,治理水平、執行效率都是硬功夫,不能迴避,幸好深合區是全新的制度,應沒有固有制度的羈絆,怕的是思維不新、闖勁不足。
“道路總是曲折的,前途總是光明的”。琴澳深合區方案展現了中國智慧,面對史無前例的事物,引領、磨合、包容、創新、突破,粵澳不斷優化細化共建共管水平,按時程實現深合區建設績效,最終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澳門經濟多元打開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