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6”與“康森”鬥智鬥勇
——海上科考日誌 (三)
九月九日,雲密,海上起白頭浪。受“康森”熱帶風暴外圍影響,今晨下床後明顯感覺船晃加劇。儘管海風不大,可湧浪不小,人已不能站穩,很像醉漢樣子腳高步低,所幸體感還沒太眩暈。昨晚通知,除操作人員外盡量別去甲板,建議適當減少飲食,上下樓梯抓緊扶手,桌上電腦物品收納起來以免滑落……一切似乎都在為應對海上風暴作準備。
(“實驗6”科考船九日電)
體會“無風三尺浪”
據觀察,今天湧浪已達三米。僅字面上理解沒有概念,如站在主甲板上的相同高度看去,湧浪掀起的氣勢尤為恐怖。與風浪不同,湧浪是遠處很大範圍的風引起的波浪,它的波峰線較長,在傳播過程中能量被散佈在較大的區域內。“無風三尺浪”指的就是湧浪。
經首席科學家杜岩、船長李明、科考隊長毛華斌早前會商研判,決定“實驗6”科考船緊急調整航次科考站位,搶在颱風“康森”進入南海增強之前到達最東側站位,然後轉向規避颱風,駛往南海西沙附近海域方向,而所有科考項目在沿途調整作業優先級,在保證生化和物理觀測的情況下,延後了地質採樣任務。
在衛星圖看到,“康森”就在我們船的後面緊緊尾隨,“實驗6”頗有與其鬥智鬥勇意味,這樣才能對本航次科考活動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適時研究颱風海況
首席科學家杜岩告訴記者:現在處於這次科考最南端的站位,受熱帶風暴“康森”的影響,為了保障科研人員、科考船隻和設備的安全,我們進行了站位的調整,減少了東西方向的站位,採用拋棄式設備進行航行加密觀測。在完成最西側靠近海南島的站點採樣之後進行避風。避風結束後,會增加一個重複觀測斷面。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他進一步解釋:航行過程中生成的颱風,雖然讓我們猝不及防,但也使得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重訪觀測,對比颱風過境前後的狀態,研究上層海洋生態系統對颱風的響應特徵。
今天下午四時三十分,到達指定站位後“實驗6”進行第十八個綜合站位的溫鹽深(CTD)及採水觀測。恰巧突遇一場雷暴,科考隊員冒着風雨作業。
杜岩介紹,常規CTD採水作業所使用的溫鹽深剖面儀與採水系統是海洋觀測中的常規儀器。“實驗6”號配備的CTD採水器為一套廿四瓶十二升的SBE911採水裝置+直讀式CTD,並搭載的各類高精度傳感器。把它從海面逐漸下放至海底,就能自動檢測、記錄和存儲從海底到表層海水的實時溫度、鹽度、深度、溶解氧、葉綠素、濁度等數據。所採集海水的分析數據廣泛應用於海洋化學、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研究。此次採水最大深度為一千五百米。
經過一小時左右,隨着CTD採水器被吊出水面收放到甲板後,科考隊員們趨前從每個採水瓶中提取樣品並帶回船上實驗室,通過採集到不同深度層的海水樣品,再對樣品進行下一步檢測分析,從而得到所有深度層位豐富的觀測數據。
本報特約記者 謝震霖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