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旁的隱世圍村
——澳門茨林圍口述歷史研究
位於世遺建築之一、著名地標大三巴牌坊正後方的茨林圍,是本澳現時僅有的一條圍村。據歷史記載,日本在豐臣秀吉時期,曾禁天主教並大規模捕殺當地教徒,令大量信教的日本人逃到澳門避難,這些教徒當時便定居於茨林圍,相傳他們曾參與興建聖保祿學院,而圍內最大的一口水井,也是由他們當年所開挖的。
古城牆具歷史價值
十九世紀,澳門居民漸漸遷居至此,圍內高峰時期曾有近二百戶。隨着社會不斷發展,很多原居民遷走,如今僅剩數十戶。政府早前已將茨林圍列入政府文物保護清單中,並視為大三巴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讓更多澳門居民認識這條蘊含深厚歷史文化的圍村,澳門口述歷史協會與“茨林圍居民關注組”合作,組織十多位研究員和訪談員展開“澳門茨林圍口述歷史研究”,並由該會副會長黎日隆統籌。黎日隆指出,茨林圍目前除了有古井、古樹外,圍內亦僅存幾段聖保祿學院的古城牆,具一定的歷史價值,期望通過口述訪談圍內老村民,能更深入地把圍內街坊的集體記憶記錄下來,同時深挖村內獨有的文化特色,並透過出版、展覽、導賞、講座等形式,向公眾展示研究成果,全方位保育該區的歷史文化,並爭取活化成特色社區。
擬設打卡點引旅客
身兼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會長及國家級非物質文遺代表性項目“哪吒信俗”傳承人葉達,自願擔任“茨林圍居民關注組”召集人。他回顧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與一眾茨林圍有心街坊,復辦停運了廿多年的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
自此三十年來,他積極推動復修大三巴哪吒廟、申報相關“世遺”和“非遺”項目,又帶領值理會同人舉辦年度的哪吒誕祈福活動。
他坦言已搬離茨林圍多年,但自己的心從未離開過。形容茨林圍真是一個寶藏,既有重要的古跡,又有獨特的圍村文化。只可惜很長的一段時間被人遺忘了,加上業權等問題,令圍村的環境變得荒涼。為此,多年間致力於茨林圍的保育及活化工作,有計劃未來在圍內增設咖啡室及打卡點,吸引民眾及旅客到此一遊,讓茨林圍活起來,充分展示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社區氛圍。
圍內有四巷五入口
另一位老街坊楊細葉表示,六十年代和家人一起在圍內生活近廿載,形容茨林圍是一處隱身於牌坊後的世外桃源,圍內有四巷五入口,令此地方如同迷宮般,很多居民亦不知道有茨林圍這個地方。以往的茨林圍很熱鬧,住滿人,家家戶戶都認識,且每戶都養狗,圍內治安很好,就算打開門互相往來,也不擔心有賊人光顧。
楊女士提到茨林圍在高園街的一個出入口對面,曾有四棟三層的葡式建築物,是土生葡人當年聚居的房子。雖然這些土生葡人已全部遷走,但昔日曾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社區的記憶,仍深深印在腦裡,其母親常和她們(土生葡人)交流煮食心得,並從她們那裡學會主理葡國菜式。而她們家曾在耶穌會紀念廣場經營過一家咖啡檔,迎合土生葡人口味。
訪談逾六百老居民
茨林圍雖無富麗堂皇的建築物,也非高尚富貴的住宅區,但在“澳門歷史城區”內,毗鄰世遺大三巴牌坊、大三巴哪吒廟等,有華人居住區,不乏土生葡人活動的足跡,文化底蘊深厚。
黎日隆透露該協會已完成首批茨林圍居民的訪談,現正對資料分析和整理,期望能在明年初出版研究成果。協會長期關心大眾歷史,深耕社區,至今已訪談澳門老居民六百多人,推動出版各類口述歷史圖書廿多種,未來會不忘初心,持續開展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