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習慣的養成
日前有澳門書店負責人表示:“特區政府近十幾年大力推動閱讀,從學校做起,成效不錯。閱讀本是愉快的事情,但校內閱讀活動要求學生閱讀指定書目,並撰寫閱讀報告,變成一種責任及任務。影響到學生選擇閱讀書籍的自由,難於培養閱讀興趣,宜以其他方式鼓勵閱讀,值得教育界探討。”以上一番話,讓身為兩子之母的我又再重新思考,認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父母是第一責任人,應該没有人反對吧?
教書二十多年,兩個兒子將近十三歲和十一歲,這些年我花了不少心力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愛上閱讀。從小我陪兒子讀書和講故事,經常走訪圖書館和書店借書和買書。重要的是,在媽媽的帶領和陪伴下,我們經常一起閱讀,養成了一種家庭學習的氣氛和習慣。
值得指出的是,從幼稚園、小學開始,兩個兒子就讀的學校,每星期規定學生把圖書帶回家,並且每日佈置閱讀時間至少二十分鐘以上,學生要負責填寫閱讀書目,家長必須在閱讀紙上簽名,每天都要帶回學校給老師檢查。我相信,這是學校培養學生閱讀的好方法,閱讀習慣需要日積月累,更需要沉澱。
所謂閱讀習慣,就是看家長有没有把培養子女的閱讀放在第一位。而我這十多年來,孩子出生後,堅守培養兒子閱讀,不斷嘗試,從不放棄。我經常閱讀、閱讀、再閱讀,身體力行,使兒子受到薰陶,感受媽媽的座右銘“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的力量。
今年小兒子的班主任在成績表上指出,要繼續加強他的閱讀量。故此,這段時間,他每天在家閱讀時間常常超出一個小時,閱讀的數量和時間大增。現階段,我依然帶兒子去圖書館借書、去書店買書、去淘寶購書,以及經常和他們一起閱讀等,享受閱讀的樂趣,設法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和興趣。
回想當年,我堅信,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一切從父母開始。簡單地說,就要比併父母的功力和楷模。
二〇一七年,恩師劉羨冰校長為我的拙作寫序提到:“‘勤奮號’是必能靠岸的風帆,希望它能夠多載智慧含金量。”
其實,近十多年來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閱讀,可惜的是社會發展更快,造成學校和家庭推動閱讀時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瓶頸。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呼籲家長、教師、學校、書商、圖書館、教育當局和社會,大家都要為下一代建造和經營一艘“閱讀號”,讀他們在風雨中,有能力和信心走好人生路。我再次期盼社會各持分者攜手合作,一起努力推動閱讀,共建社會。
袁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