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澳古鄉
大眾的目光裡,“她”僅是個美食小城、賭博之都。但又有誰知道當“她”離開了喧鬧賭檯的紅燈酒綠,風勝景點的人如潮湧,狹隘小巷的迂迴曲折,“她”安逸得不像繁華的國際旅遊都市,倒像是個小巧玲瓏的江南小鎮。
我的家鄉——澳門,“她”華燈璀璨,“她”美不勝收,“她”繁榮昌盛。
正襟危坐的廟宇,炫目刹人的金字,徘徊於民俗與莊嚴的氛圍間。靜寂古樸的茶樓,沒有輝煌昔時的豪氣,卻有古典粵曲的繞樑。各式老字號商店的遺存,仍奉承着數十年如一日的家門生意:茶葉、海味、粉麵、中藥……這些情懷,在回歸祖國後依照蕩漾着舊時代的寫照,在舊時代的痕跡中折射歷史的背影。
這條十月初五街,正是充滿我童年的回憶廊。
百多年前,曾是澳門最繁華的街區,商舖林立,人潮湧湧,茶樓、檔口各顯神通,當舖、旅館聞名遐邇。一九一〇年十月五日葡萄牙發生革命,澳葡政府為紀念此事,特將泗孟街更名為十月初五日街,沿用至今。
這裡我不陌生,我曾在小時候居住在這。在這裡,人人篤信的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
書桌上的那個鎖扣讓我想起,以前住我隔壁的婆婆收到了她兒子寄來的手信,她竟然把所有的東西都送給我了。我有些感動,因為我知道,在我眼中只是她小小的心意,但在她眼中,那可是兒子對她滿滿愛意和孝義。我不好意思收下,但因她的熱情,還是接受了禮物。那時的我活潑好動,喜歡在街上隨意奔跑,周圍的街坊們都會一邊工作,一邊悄無聲息地留意我,有車來的時候會大聲說一句“小心”。這短短的一句“小心”卻令我心裡暖暖的。每每走過這條街道,又想起昔日的回憶,心中不時感慨。
回想起老婆婆說的,曾經是澳門與內地交集的重要足跡、氣勢非凡的泗孟碼頭,如今僅門壁殘存,那中西合璧的拱園門頂,散發濃濃的歐洲氣息,這是過去南粵碼頭的標誌性建築,只是上面的花紋已風蝕得影影綽綽。當年它們面向的是一片淺海,有多少船隻和客商在這裡蓄勢待發,為澳門拼一番事業,有多少親人在這裡等待着回歸到温暖的家中休憩,有多少青年在這裡尋找自己的夢想、尋找國家的未來!
康公廟的石階路,“德生按”當舖的木趟門,處處流露出中國韻味。廣場前地的白色卵石,隱沒在鬧市中的高腳騎樓,亦吐露中葡文化交融所孕育出的獨特韻味。
這條街道正是老澳門的縮影,懷着悠久的淳樸﹐承着沉甸甸的中華美德,尋着時代的腳步,追着歲月的流逝,珍藏着文化烙印,保留着返璞歸真,醞釀着真摯的人情味,融化了多少五湖四海的異鄉情愫。
這就是那個溫馨的鎖扣,這就是橫街窄巷間,無處不蘊藏着耐人尋味的澳門。
黃婉雯 勞校 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