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水下直升機”海試成功
【本報訊】據澎湃新聞六日消息:今天從浙江大學獲悉,由該校牽頭,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水下直升機”,八月二十七日至九月三日在南海完成海試驗收,下潛深度超過一千米。
技術指標達要求
“海試的樣機形狀像飛碟,直徑一點五米,以電能為動力,有極強的機動性。扁平狀的圓碟設計使機體水平方向的接觸面積小,減小運動阻力,增加垂直方向運動的穩定性。”浙大海洋學院教授黃豪彩說,之所以叫“水下直升機”,是因為它與直升機類似,可完成停機坪“起飛”、“空中”懸停、原地三百六十度旋轉等,工作時從海底基站“起飛”,完成海底觀測等任務後降落回海底基站充電、傳輸信號,實現海底基站間的數據等接駁,避免了敷設海底電纜的難度和成本。
海試期間,團隊對“水下直升機”的貼底(海底)飛行,海底停機坪“起飛”、降落與入塢,以及三百六十度全周轉向、定點懸停、無線充電、聲學導航與追蹤、佈放與回收等進行了試驗。驗收專家組認為,海試驗收中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任務書要求。
可用於勘探救援
據介紹,“水下直升機”的概念由浙大陳鷹教授等提出,是我國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自主無人潛水器,可長期駐留海底工作,有自由“起降”、定點懸停、全周轉向和貼底航行等常規AUV(無纜水下機器人)難以實現的功能,可用於海底移動觀測、資源勘探、區域巡航與探測、管線監測與維護、救援與打撈、考古,以及海洋牧場和海上風電智能運維等。
“我們是受直升機的啟發,為提高潛水器的機動性能,豐富工作模式提出的‘水下直升機’。”黃豪彩稱。
黃豪彩表示,傳統的無人潛水器基本適於海洋上層水體的觀測與作業,而“水下直升機”可長期在近海底觀測作業。海試成功證明了技術可行,也發現“停機坪”佈放難度較大等問題,為進一步發展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