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9月04日
第A09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聆聽關心解青少負面情緒

(新聞小語)聆聽關心解青少負面情緒

近年本澳的自殺情況一直低於世衛標準,不屬於自殺率高的區域。但有心理治療團體早前公佈今年一至七月新接獲四百多人求助,其中逾四成曾有自殺或自殘經歷,不少涉及未成年人,最小年僅八歲;兒童及青少年求助比例從去年的二成三上升至現時的四成。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根據衛生局的自殺死亡監測資料顯示,近年本澳青少年的自殺死亡原因有部分與精神疾病有關。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所有精神衛生疾患中有半數始於十四歲,但大多數病例未被發現,故未有得到治療。得不到相應的治療,病情會延續到成年,從而影響學習、就業及人際關係等,影響深遠。

要預防,首先要認識和了解精神疾病。不少人聽到“精神疾病”就會聯想到“精神分裂症”或“神經病”,並非真正了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還包括失眠、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孤獨症等,涉及範圍相當廣。

青少年容易因家庭、學習環境及人際關係轉變出現壓力和困擾,造成情緒波動,有部分會出現精神疾病的症狀,甚至會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和自殺意念。

學校是青少年日常接觸最多的平台,要提升青少年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學校課程不可或缺,要教導學生正確認知及面對精神疾病,培養正面積極的態度,提升抗逆能力以及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等,有助青少年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師培訓亦相當重要。要留意青少年的情緒,了解他們出現反叛、違規行為及自我形象低落的原因,從而評估及識別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及早發現,早療早治。通過良好的家校合作,為相關學生及家庭提供輔導服務等支援措施,同時通過學校社工或學生輔導員於日常有序開展預防及轉介治療等工作。

作為家長要多關心、多聆聽,通過簡單的支持和不帶批判的聆聽,減輕青少年的負面情緒,消除自殺意念及阻止自殺行為,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社會亦應對有精神健康問題的青少年包容,消除歧視和偏見,提供關愛支持。通過各方努力,共同做好青少年成長的“健康守門員”的角色。

夏耘

2021-09-04 夏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2077.html 1 (新聞小語)聆聽關心解青少負面情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