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資源嚴打網騙
本地女騙徒在網上社交平台帖文指可用優惠價代購海味、湯水,或以優惠利率兌換人民幣作餌,輕易騙了兩名本地女事主逾三百萬澳門元。因帖文在網上發佈,不排除有更多人“落沓”,騙款或會進一步增加。
網絡發達,居民日常生活無論“衣食住行”,以至購物、工作、休閒娛樂、人與人社交,總離不開互聯網。各類“網騙”無日無之,保安司司長辦公室早前公佈數據,今年上半年涉及網絡犯罪的案件同比急升四倍。
本澳社會治安愈趨安全穩定,惟網上安全則仍不靖。各類騙案已由過往在街頭使詐改為網上行騙,犯案模式更隱蔽。加上騙徒多是“智慧型”,執法部門要與騙徒鬥智鬥力,必須更前瞻地部署打擊網絡罪案,如投放更多警力在網上巡查,利用大數據搜尋可能涉及詐騙的釣魚網站或詐騙廣告等,從源頭嚴打,令潛藏網上的罪犯“現形”。
有利可圖多欺詐
居民防騙首要切勿貪心,其次在網上做任何事情,當涉及個人身份和財務資料,以至要轉帳時務必小心。正如今次案件,騙徒以優惠價代購海味、湯水貨品,或以優惠利率兌換人民幣,看似有利可圖,但世上沒有“不勞而獲”,若騙徒有上述能力,自己早已賺大錢,何須在網上發帖?居民平日要多留意新聞時事,了解騙徒最新的詐騙手法。若遇到有懷疑或不懂處理,應詢問家人、師長或朋友的意見,有需要時可向警方求助。
本報記者 逸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