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滿月 價穩交易量低
【中新社上海十六日電】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七月十六日上線,迄今已滿月。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八月十六日收盤價為每噸51元(人民幣,下同),相對於碳市場上線時48元的開盤價,累計漲6.25%。截至十六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701.88萬噸,累計成交額3.55億元。相比首日交易量410.4萬噸,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逐漸走低,多個交易日交易量僅2萬噸。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碳市場交易情況整體符合預期,根據過往地方試點運行經驗,碳市場交易高峰往往出現在履約期到來前。履約期前,全國碳市場交易有望活躍,價格也會上漲。根據《關於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工作安排,全國碳市場將在九月三十日進行配額核定,十二月卅一日進行清繳履約。
企業開戶率八成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表示,交易量不高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因為碳市場交易啟動不久,很多企業處開設賬戶的過程中,目前企業交易賬戶開戶率為80%左右;另一方面則是納入交易的企業多數沒有參與過地方試點交易,對碳交易的有關流程、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了解有所欠缺,企業參與交易意願有待提高。
賴曉明指出,一個高質量的碳市場應該政策清晰穩定,法規制度健全,同時價格波動平穩,避免市場的大起大落,“要盡量避免單邊上漲、單邊下跌以及市場在一個階段內劇烈波動,這些都不是一個健康成熟市場的表現。同時市場價格信號要清晰有效,有助於引導企業節能減排,引導資金技術投入到應對氣候變化方面。”
金融化有待提高
目前全國碳市場參與主體和交易品種數量單一,也影響交易活躍度。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管理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董戰峰指出,當前全國碳市場參與主體限於控排企業,專業碳資產公司、金融機構、個人投資者暫時沒有拿到碳交易市場的入場券,限制了資金規模的擴大和市場活躍度的提升。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功潤表示,中國碳市場體量很大,但整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與之相對應的,當前碳市場的金融化程度也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