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8月15日
第D12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運輸主角大板車

運輸主角大板車

唐 嘉

在市政署畫廊展出的懷舊照片中,看到了一幀由梁志澄拍攝的《人力車站》(大板車)作品,勾起一段回憶。小城過去五、六十年代的日子,大板車為商戶從內港碼頭運送貨物,擔當了運輸的主要角色,直到八十年代初,大板車在機動貨車競爭下,才逐漸被淘汰,退出歷史舞台,消失得無影無蹤。

凑巧近期閱讀了《澳門Macau》雜誌第一四○期文章,在《記憶中的行業》專題報道,也有一節談及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小城出現的大板車,幫助我們了解大板車的歷史,曾為小城發展擔當的角色。在機動貨車未普及時,一般體大量重的貨物(如大米、豬隻、大木桶裝鮮魚、木材等),乃至家庭購置的大型家具,大板車都成為主要的搬運工具。

大板車長約十英尺,中間有兩個大木輪,外包橡皮,分置左右兩側,車架基本上用厚實的木枋、木板構成,以人力前拉後推方式驅動(附圖是李超宏在內港巴素打爾古街拍攝的大板車搬運貨物情景)。大板車由於體積較大,平時大多集中停泊在內港附近橫巷一帶。《澳門Macau》雜誌還刊載一幅由香港攝影家簡慶福一九四六年拍攝的照片,圖片說明大板車停泊在通商新街。為重溫當時情景,特找來一幅由李玉田拍攝的大板車在同一地點停泊的照片。如附圖的《理髪檔與大板車(一九五八)》,為考究大板車當年停泊的準確地點,筆者曾三度前往附近地點查勘,了解前人拍攝心態。雖然街道經過幾十年變化,石仔路變成水泥路,新建了很多大廈,環境改變,增加辨認難度,但陽光照射在地面上的投影,卻永恆不變。從街道位置分析,通商新街橫向陽光,只有側光影,不可能有長長的投影,與其交界的非利喇街卻與陽光成直線,光源由內港延伸到非利喇街,大板車在地上產生長長投影,故肯定停泊的地點是非利喇街而非通商新街。

可喜的是,目前正在市政署展出的懷舊照片中,主辦者極有心思,不只記憶可以看見,展出小城情景有新舊圖片比較,大大提高參觀者的欣賞興趣。

2021-08-15 唐 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8430.html 1 運輸主角大板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