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小巴黎”哈爾濱
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省會,東北地區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素有“東方小巴黎”之譽。哈爾濱冬季寒冷,夏日涼爽,是冰雪旅遊和避暑勝地。優美的松花江從城市中心蜿蜒穿過,使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更添嫵媚。哈爾濱二十世紀上半葉曾被俄蘇勢力視為遠東地區橋頭堡,百載光陰瞬間過去,俄羅斯等早期移民帶來的各類歐式建築鱗次櫛比,保存完好,遍佈道里區,尤其是中央大街一帶,遠東地區著名的東正教教堂聖索菲亞教堂即座落在那附近。
作為地名,哈爾濱首次見諸史料是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載:“墨爾根上年船隻見於哈爾濱住凍,今年挽回,為此呈報事。”“哈爾濱”地名的由來,學界存在不同意見,有滿語說、女真語說、蒙古語說、通古斯語說、俄語說等;哈爾濱城市所在地歷史悠久這一點,學界尙無爭議。一一一五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即完顏旻)在統一女真各部落後敗遼稱帝,建立金國,年號收國,定都會寧府(史稱金上京會寧府)。阿骨打死後,金太宗完顏晟參考北宋汴京、開封等城市風格在此修築都城。一一五三年,完顏亮遷都燕京,為斷王公貴族對舊地的念想而隨他到中都大興府,於一一五七年下令摧毀上京城內所有宮殿。一一七三年,上京被立為陪都,得以重建。哈爾濱即為金上京的京畿地區,哈爾濱今也被人稱作“女真肇興地大金第一都”,阿骨打埋骨處還起有一座土丘,稱“大金太祖武元皇帝之陵”。
一座充滿歷史感的城市,總有數不清的故事,其間有大人物創造的偉業,也不乏尋常百姓的瑣事。說起來,我祖上與哈爾濱也有那麼一點點關係:祖父三歲時死了父親,其母改嫁,祖父兄弟倆被寄養在哈爾濱的姑母家,數年後才被其伯母接回天津家鄉。祖父在世時,不忘姑母數年撫養的恩德,每年都接待來自哈爾濱的閻姓親戚,有其表兄弟,也有表兄弟的兒孫;直到祖父母謝世後,這門親戚才慢慢走動不勤。一九九八年我首次去哈爾濱開會,彼時祖父已過世多年,但因他的關係,我對這座城市懷有一種異樣的感情,只是未暇遊覽;如今又二十餘年過去了,我第二次來到哈爾濱,這份特殊的情感不減反增。
此次開會下榻的酒店就在中央大街上。藉着落日餘暉,我的學生張暉博士陪我從南往北走到松花江畔。江面開闊,煙波浩淼,水天一色,尤顯動人。我們不滿足於江邊佇賞,乾脆乘纜車往返南北兩岸,飽覽江景。走下纜車,我們又沿大街由北往南行,去觀賞聖索菲亞教堂,它夜幕中的倩影與陽光下的雄姿復有不同。走回酒店時,已是掌燈時分。北方人習慣“日入而息,日出而作”,但夤夜的哈爾濱遊人如鯽,整座城市似未有一絲倦容。街上售賣秋林里道斯紅腸的店舖燈火通明,手舉馬迭爾冰棍的遊客不絕如縷,《我和我的祖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中外名曲,在手風琴伴奏下從各個街角唱響,更使這座洋溢着青春氣息的古城平添了別樣的風情。
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