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又不常見的客家菜
梯 亞
客家菜很常見,鹽焗雞、梅菜扣肉、東江釀豆腐以至更為常見的街頭小食煎釀三寶(這個“煎”早已名不副實,通通變做“炸”了,如炸釀豆腐、炸釀茄子、炸釀青椒)等,都屬於我們口福世界的一部分。通常,現實生活裡的日常飲食都會在電影裡有所反映,然而客家菜卻屬於少數的例外。
“釀”,乃客家菜的拿手絕活之一。據說,本是中原人的客家先民,將北方的包餃子的飲食習慣帶到南方。由於嶺南不產小麥,便用豆腐替代小麥做的餃子皮。客家菜在香港電影裡少有現身機會,就算在打正旗號的影片《煎釀三寶》(二○○四年)裡,煎釀三寶也僅僅讓觀眾流過一次口水就沒有了蹤影——煎釀三寶在戲中只出現過一次,就是許冠文光顧小食店買煎釀三寶,這一幕形同過場,幾乎不起任何有意義的作用。杜汶澤在電影《麻雀王》(二○一五年)裡演茶餐廳老闆,擅長做釀豆腐。不過這是一部由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聯合製作的電影而非港產片,實在不好意思拿來充數。
客家菜裡有名的鹽焗雞,似乎已經在近年的港產片中絕跡。要訪尋鹽焗雞的味道,恐怕只能向半個世紀前的粵語片埋手。攝於一九六一年的《七小福》,戲中的吳楚帆帶家中七個小孩上酒樓吃飯,期間吳出外買煙,小孩趁爸爸不在,多要了鹽焗雞和燒乳鴿各一客。等到吳回來發現多了兩個菜,知道不夠錢埋單,於是再離開酒樓去找外母借錢。在一九六八年的《春曉人歸時》裡,張清則自己下廚做鹽焗雞。
茶果也是客家美食的一環。香港有個地方叫茶果嶺(許冠傑唱的《追求三部曲》便提到茶果嶺),曾是客家人聚居之地,可見茶果與客家人之間的密切關係(今日仍然可在茶果嶺吃到地道的客家茶果)。電影《明月幾時有》(二○一七年)中有一幕,彭于晏帶眉豆茶果給周迅吃,在在顯示彭是客家人。(香港電影裡的吃喝 · 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