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7月25日
第B08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世遺興亡匹夫有責

世遺興亡匹夫有責

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在中國福建舉行。大會近日通過的《福州宣言》呼籲,在多邊主義框架內開展更密切的國際合作,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加強世界遺產教育、知識分享和新技術的使用。

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九七六年設立《世界遺產名錄》後,截至目前,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文物古蹟和自然景觀總數達一千一百二十一項,分佈在世界一百六十七個國家。但因各國政治上的糾紛、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及開放交流機制的障礙,世界遺產仍面臨“雙重考驗”。

世遺面臨雙重考驗

一是多樣性的不足。世界遺產的分佈很不均衡,目前世界遺產名錄中僅有百分之九位於非洲,且仍有十二個非洲國家的數量為零。同時,非洲在世界瀕危遺產名錄中佔比達兩成八。古老非洲大陸背後的璀璨文化在人類文明版圖中的“能見度”不夠,既因非洲地區發展水平有待提高,也與發達國家擁有較強的文化話語權有關。

二是面臨傳承中斷的危機。部分國家出於自身利益,仍傾向於以武力手段解決糾紛,殊不知,世界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一顆炮彈、一場大火或使幾千年的文明結晶化為廢墟。國際社會上的政治衝突,不應讓自然或文化遺產成為犧牲品。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世界遺產固然是一個國家歷史與文化的見證,更是全人類的標識與財富,具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屬性。它昭示着人類擁有共同的過去,活在共同的當下,走向共同的未來。這種“共同”既指空間上的同一個地球家園,亦指時間上的人類文明的賡續。

守護世遺超越貧富

守護世界遺產,需要各國在觀念上“超越貧富”。上世紀,埃及在五十一個國家的幫助下成功遷移努比亞遺址,是發展中國家的絕佳案例;在發達國家法國,二○一九年突發大火的巴黎聖母院的重建仍需向全球徵集修復方案,並收到全球卅四萬人捐助。世界遺產的發掘與維護工程浩大,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單憑一己之力很難使人類的共同瑰寶得到最妥善處置。在對世界遺產的共同開發與保護中,應搭建更多交流對話的平台,從歷史、建築、美學等多個學科尋求文化傳承的“最大公約數”。

守護世界遺產,需要各國在技術上“跨越古今”。當前,全球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現代科技為開發與保護自然文化遺產賦能,使古老文明煥發新生機。不久前,在四川三星堆的考古發掘現場,現代科技巧妙開啟三星堆“盲盒”驚艶外界。同時,5G、VR等技術的運用使世界遺產“活起來”,與現代生活相遇,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然而,各國間的“數字鴻溝”仍不可忽視,這也是本屆世遺大會強調“加強知識分享和新技術的使用”的用意所在。

埃及諺語說“比時間永恒的是金字塔”。世界遺產是每個國家文明的精華所在,亦鐫刻着人類的共同記憶。它既是普通人生活旅遊的“打卡地”,亦是政要們出訪他國的“首訪地”,更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的“活化石”。因此,每個國家、每個人都應有一種“世遺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

(北京二十日電)

中新社記者 陳瑜波

2021-07-25 中新社記者 陳瑜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4053.html 1 世遺興亡匹夫有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