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大 水浸街
萬事雲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這闋《西江月》是辛稼軒“示兒曹,以家事付之”而作。以今人之壽齡說,詞人不算老,只是蒲柳先衰,便感覺到“萬事雲煙忽過”,不得不以消極的心境看世情。處於這夕陽晩景,他除了醉、遊、睡之外,還“管”竹、山、水。如何去“管”?並不是管理,相反,作者的“管”是享受自然界的樂趣。就以水而言,特別在酷暑期間,水世界就是地上廣寒宮。
粵語童謠也有關於水的:“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着花鞋。”雨雖大,大到水浸街,然而哥哥仍然為生活而擔柴上街賣,為的是照顧家中老少。童謠謂“阿嫂着花鞋”,可能是個新婚婦,夫上街賣柴,婦閨中着花鞋,是愛妻的表現。
管山、管水,這裏說的管,則絕對不是情趣;水浸街又豈容着花鞋?新聞圖片顯示,先鋒廟地勢低,多年來逢雨必浸,當局正要管,續與先鋒廟溝通防浸。今年世界多處遇到特大的水浸,竟爾成為大災難。水如何可治?據史載:“堯時,禹父鯀治水無功,為舜所殺;禹繼父業,採疏導法治平洪水,歷時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觸類旁通,人是聰明的,春秋時鄭國大夫公孫僑,字子產,他以大禹治水之法用於治人,使弱小的鄭國安定下來,並在大國相爭中得以保存,其事跡見於《左傳 · 襄公三十一年》。韓愈有文《子產不毀鄉校頌》是歌頌子產能容國人言論,來表達他希望廣開言路的見解。子產說:“(鄉校)何患焉!可以成美。夫豈多言,言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為否,我於此視。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