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7月23日
第D03版:藝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老馬有火 批判社會

《大逃殺》人生控訴有力

老馬有火 批判社會

——談《大逃殺》修復版

廿年前看具爆炸性的《大逃殺》,整體觀感普通,賣弄血腥之餘,主題亦不夠突出。廿年後在大銀幕看修復版,新鮮感當然大不如前,但更能感受影片對社會的批判,與其人性惡化,倒不如自相殘殺,“劫後重生”。

日本大導演深作欣二顯然對當時的日本社會感到痛心,認為人性惡劣,上下兩代築下高牆,年輕一代亦自以為是,過度反叛,於是改編同名小說為電影。影片完成後,在日本曾引起大風波,製片公司要出席議會進行聽證程序,社會也引起兩極意見,間接做了宣傳,港澳上映時亦吸引大批捧場客。

故事講述政府制訂法律,不停將同一班學生放入孤島,自由殺戮,最後的生還者才算勝利。今天回看此題材,荷里活片《飢餓遊戲》、《移動迷宮》的原著小說,不知是否受本片啟發。然而核心主題不同,荷里活作品多是青少年反抗成年人,尋找烏托邦。本片強調批判性,成年人對年輕一代看不順眼,但成年人自己也沒有做好榜樣:片中的老師北野武被女兒憎恨;學生藤原龍也的離異父母也沒有盡過責任;社會中掌權的成年人,恐懼新世代的反叛力量,設立殺戮戰場,瓦解他們的團結精神。影射傳統建制懦弱怕事,為保自身利益而漠視生命,控訴意識有力。

深作欣二執導本片時已經七十歲了,但老馬有火,拍攝學生自相殘殺,充滿不留情的暴力感。插頸、爆頭、槍殺,血漿四濺,這種直接誇張的血腥感,呈現學生們的赤裸裸驚慌、自私、貪生怕死,寧主動先殺人,也不能慢一步,過程中出現猜疑、欺騙,最明顯是幾個女生因一人食物中毒而大開殺戒,盡現醜惡人性。整個殺人遊戲猶如人性試煉場,成功的不是殺人最多,而是以愛心代替武器,最後逃出生天三個學生,就因為“放下屠刀、信任對方”。

影片廿年後再放映,主題絕不過時,當中講的世代鴻溝、暴力關係、人性猜忌,無不是現今社會的寫照,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導致更動盪的世界,更普遍的社會運動。深作欣二獨具慧眼,看透世情,將影片拍成現代寓言,兼顧批判性與預見性。

lhaio@yahoo.com.hk

小  也

2021-07-23 小  也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3707.html 1 老馬有火 批判社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