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7月21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言之有爾)愚樂至死

愚樂至死

朋友發來一條影片,一名濃妝女網紅袒胸露肩、表情誇張地接種疫苗,未播畢,我已忍不住退出影片。接種疫苗是全球熱話,性感裝束的網紅KOL打針影片比比皆是,充斥臉書、微博、小紅書、抖音、快手等流量平台,有供有求,令人擔憂。

有人在最好的年華拼命汲取知識,有人卻在最好的年華拼命傻笑刷短片。短短幾十秒的影像,資本市場為其加上一層美其名“分享”的糖衣,一個又一個的用戶便登入平台揮霍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盡在一幀幀一幕幕的影像中快速滑過,藉kill time之名,放縱視覺凌駕其他感官,以至於不再閱讀,甚至喪失思考能力。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著名媒體理論研究者波茲曼在著作《娛樂至死》闡述:“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的成為娛樂的附庸,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著書的背景本在抨擊電視娛樂對於印刷時代、乃至對大眾精神的腐蝕。時代更迭,今時今日資訊愈趨發達,互聯網對生活的控制(甚至宰制)青出於藍,堪稱全方位無死角滲透。

邱吉爾有一句名言:“我們塑造建築,而建築重塑我們。”這句話稍加修改,同樣適用於科技發展——我們創造科技,科技改造我們。這項“改造”不僅僅是基因改造如早前引起巨大倫理爭議的“基因編輯嬰兒”,還有對價值觀的重塑、對精神層面的影響。

筆者多年前在內地工作,其時小紅書剛上線,出於對“標記美好生活”口號的好奇和同事們不斷“種草”而打開小紅書的大門。鋪天蓋地的炫富帖子及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對眼球和價值觀的震撼衝擊,至今仍歷歷在目。

如果並非刻意,用戶分享各自的生活狀態當然沒有問題。但是結合了大數據和AI的演算法,映入眼簾便儼然一格格的廣告,每一則精彩的背後總浮着奢侈品和美妝用品的軟文疑影,猶如滿臉諂笑的濃妝老鴇苦勸嫖客點選花牌姑娘。

長期浸淫在“衣櫃總少一件大牌”、“每月一個大牌包”的享樂風氣中,加上一點虛榮和攀比的心理催化,很容易鼓吹不理性消費。於是,各式各樣的借貸企業應運而生,如雨後春筍,借貸陷阱亦層出不窮。

至於精神層面——托賴大數據時代,現下的流量平台不乏“快餐影像”和內容淺薄的爽片,毋需用腦,深度欠奉,只消填鴨式塞給觀眾——例如灰姑娘一覺睡醒成為幾百億元的繼承人,從此金銀珠寶琳琅滿目,或抗日神劇強行加插“手撕鬼子”的魔幻情節,看得人莫名其妙。

如此種種,是為了迎合(自以為的)觀眾口味而野蠻拉低標準、降低品味。久而久之,劣幣驅逐良幣,大眾的審美涵養和水準也會隨之發生通俗——庸俗——媚俗——低俗的流變,而整個民族都會為這種愚蠢埋單。

最終,互聯網影像時代造就的是娛樂還是愚樂,time will tell。

蘇九齡

2021-07-21 蘇九齡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3251.html 1 (言之有爾)愚樂至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