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支丹悲歌(六)
在澳門的神學院(上)
在一五八七年,當時范禮安與天正遣歐少年使節團完成在歐洲的行程,帶着支持和希望返回日本,期待日本天主教能茁壯成長,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年日本傳教事業卻走向下坡。到底發生甚麼事情?
首先,范禮安得知長久以來支持耶穌會的大名——大村純忠和大友宗麟在一五八七年相繼離世,幸好九州仍然有其他支持天主教或是領洗的大名。然而,真正巨大的壓力是日本政局的巨變,大名豐臣秀吉擊敗敵對勢力,成為日本實質的統治者,但與之前統治者的態度不同,豐臣秀吉擔心天主教的勢力,並且發起叛亂,因而在同年發出“伴天連追放令”(註一),限制天主教傳播。雖然這項命令並未阻絕天主教的傳播,但成為日後迫害天主教和禁教的先兆。
本懷着希望返回日本的范禮安,卻因形勢變得嚴峻,而不得不作調整。一五九二年,他決定在澳門成立一所神學院,作為培養中國和日本的神職人員。之所以選擇在澳門,既是因為澳門連接日本的貿易港,不但保持交通往來,並且能透過南蠻貿易提供資金,萬一日本的局勢趨向惡化,澳門的神學院也不受影響。此外,他認為日本學生應該遠離家鄉,與耶穌會士們一起生活,才能培訓成優秀的神職人員。
范禮安在澳門創辦神學院的計劃是非常宏大,但同時也受到印度教區和耶穌會士的反對,但在他的堅持下,這座神學院終於在一五九四年成立,被稱作聖保祿神學院,也是中國第一所西式高等學府。
註一:“伴天連”是源自葡語中的“Padre”,即傳教士或神父;“追放”則是指放逐。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勞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