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樣 轟轟烈烈
共產黨人與澳抗戰救亡運動
全面抗戰爆發後,中華民族的抗戰熱情日益高漲。雖然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局面的形成,但形勢依然複雜多變。當時國民黨在澳門設有黨部,派專員負責控制澳門的一些社團,並且拉攏其中的一些“上層人物”,鑒於這種情勢,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以廣東為主的南方黨組織的恢復和重建工作,一方面組建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大力推動各地黨組織的成立和發展;另一方面重點加強對澳門黨組織的建設,創建澳門特別支部,領導在澳黨員深入各界開展工作,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社會各界的聯繫和溝通,為愛國愛澳傳統的弘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宣傳黨的路線方針
抗戰時期,積極投身抗戰救亡的共產黨人數有所增加,他們當中既有從海外歸來尋找組織的黨員,又有從國內到澳門從事工作的黨員;既有奉中共黨組織派遣到澳門發展黨組織的領導人員,也有執行特殊任務,秘密開展地下工作的黨員。他們雖屬不同的組織系統,但擔負着共同的使命目標。
澳門共產黨人的救亡活動,在社會各界產生巨大影響。一九三二年初,從日本返回澳門的共產黨人包華,先後在望德女子中學等校任教,出版《學生雜誌》宣傳抗戰救亡思想。他以學校為據點,團結各界人士,組建救亡組織,吸納學生和工人,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一九三四年後,從馬來西亞轉移到澳門的共產黨人陳少陵,與馬來西亞共產黨員王君烈等人,在澳門板樟堂街開辦書店,出售馬恩列斯經典著作,寓居澳門的葉挺將軍委託主持編輯出版的宣傳抗日救國的刊物也在這裡出版。
成立組織團結各界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共產黨澳門支部成立,翌年初改為中共澳門特別支部。一九三八年十月廣州淪陷後,澳門特別支部歸新成立的東南特委領導,發展為澳門工委。澳門成立黨組織後,特別注重在各抗日團體、工人隊伍、學校師生中培養發展力量。考慮到澳門特殊的政治環境,中共黨組織指示澳門的陳少陵、廖錦濤、包華等人,把醫院、學校、報館等列為工作範疇,廣交各界朋友,團結進步愛國青年,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共產黨人的組織和領導下,澳門的抗日救亡運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