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航天員接受肺功能檢查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四日消息,北京時間七月四日八時十一分,航天員劉伯明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艙門。截至十一時○二分,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身着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已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並已完成一系列預定工作。太空出艙是一項極為複雜、危險的工作,航天員在出艙前也要進行多項準備工作。
據報道,出艙任務前,航天員聶海勝在湯洪波的幫助下,接受了運動肺功能檢查,這項檢查是為測試航天員心肺功能,同時通過大運動量刺激,和呼吸機對肺部的強化,確保航天員有體力在純氧環境下,穿着一百三十公斤重的艙外航天服完成複雜的艙外工作。在湯洪波的提示下,聶海勝鬆開兩隻手在空中揮舞,好像在開心地手舞足蹈,毫無壓力,顯然是信心十足。
其實在出艙前兩天,三名航天員都接受了該檢查。
避免遭遇減壓病
事實上,太空人出艙前,有一道工序是“吸氧排氮”。這是為了盡量避免航天員遭遇減壓病。
減壓病,又稱為潛水員病或屈肢症,是從高壓或正常大氣壓環境轉變成低壓環境時所引發的一種疾病。
據資料顯示,航天服內的氣壓大約是四十千帕,而標準大氣壓是一百○一千帕。如果減壓太快,氮氣在人體中不會迅速的通過血液帶到肺部排出體外,因而容易形成氣泡,出現減壓病。因此,航天員在減壓前,預先都要吸進純氧,即在純氧環境中停留一定時間,使體內氮氣釋放出來,這個過程稱為吸氧排氮。
據中國航天科技網消息,雖然到目前為止航天員在太空行走中患減壓病的概率不是很高,但航天員在太空行走前,必須按照美國航宇局的規定認真進行預吸氧,以防減壓病的發生。有研究人員估計,在國際空間站的整個運行過程中,航天員可能要進行四百八十四次太空行走,儘管航天員嚴格按照航宇局的規定進行了預吸氧,但是還是有可能發生一例嚴重的減壓病。因此在太空行走中,對預防減壓病的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