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不過期
內地的“即期食品超市”甚受街坊歡迎,如果我們不介意食物不夠新鮮,又沒有特別要求何時食用,那麼價廉的即期食品,自然有吸引力。
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消費模式,選購特價品不一定因為窮,但窮就一定要分毫必爭。在貧富懸殊的社會裡,遇上偏高的物價,貧窮者只能想辦法應付生活所需,發達如日本,都有不少人留意着超市何時有“割引”,或到二手店入貨。這種場面不單出現在日劇裡,新聞也會報道,我曾在當地見過一家幾口,在一間散發着霉舊衣物味的二手店中,選購廉價便服,對比印象中的日本,那“寒酸”的一幕,實在令我有點心酸。
生活艱難,或為了某個目的,也會死慳死抵。讀書時,為了買唱片而省吃儉用,現在環境不好,看見超市減價,也想趁低吸納,多吃一點即期食品,不影響身體之餘,還有益銀包健康。
有些超市將即期食品集中放在近收銀處的購物車中,有些唱片店就將死貨堆放在門口的紙箱裡。然而,死貨裡頭的音樂,並不像食品般即將過期,因為除了節日或功能音樂外,世上並沒有所謂“此日期前最佳”的作品,不朽的經典歌曲持久耐聽,就算是好out的陳年老歌,也始終有人日聽夜聽。對他們來說,那些歌曲永不過氣,因為某程度上,他們樂得活在過去。
音樂不過期,音樂載體卻屢次過期或過氣(還記得鐳射唱片面世時,宣傳說它能將音樂永遠保存,事實上,十年八載後,不少CD的塗層已壞掉了),但過氣不久又能回氣,像黑膠唱片。可惜我當年不識貨,幾乎放棄那被判定為追不上時代的“過期”黑膠碟,不然,觀乎黑膠碟回歸後的炒賣盛況,今時今日,我就可以少吃一點即期食品。
李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