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7月02日
第C11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二弦)“戲寶”

“戲寶”

粵劇戲寶《胡不歸》,近日又受到大眾戲迷的熱烈矚目與前往欣賞;它此前在廣州上演,盛況空前。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其中不少地方劇種,都有被民意公認為“戲寶”者。如京劇有《玉堂春》,越劇有《梁祝》,豫劇有《花木蘭》,晉劇有《趙氏孤兒》,川劇有《玉簪記》,潮劇有《活捉王魁》,黃梅戲則有《天仙配》……不一而足,各自各精彩,正是南腔北調,極視聽之娛矣。

說到“戲寶”一詞,筆者卻想借此表達一點意見,記下一些本地劇壇回憶。在我們這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城裡,戲劇活動也有很長的歷史,演出的作品也數量不少,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反應亦相當熱烈。那麼,是否可以舉得出可稱為本地舞台劇“戲寶”的呢?(當然,“戲寶”是要經常公演、歷久不衰者,這一點卻不能高攀了。)

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角度,每每帶有相當濃厚的主觀色彩(當年的世界油畫大師梵高,他的作品曾經只售出一幅,價錢只為十多塊錢呢!)。但是,相對的接近眞理的標準還是存在的。所以,筆者夠膽提出一個很主觀的想法——那便是:在近大半個世紀以來,小城上演過不少話劇,而個人認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澳門公演的本地話劇《欽差大臣》,其成績和影響,可以接近澳門“戲寶”之一的稱號。

想當年,澳門戲劇界正在萌芽成長的早春季節,不少新生力量在舞台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熱心推動小城的戲劇活動。那時候,戲劇發燒友周樹利兄從外國學成歸來,胸懷大志,要團結小城的朋友,製作出一部有份量的舞台劇來。我便向他提出《欽差大臣》這部果戈里名著。後來,又邀請了廣州名藝人林兆明任指導,還羅致了當時的老、中、青三代的本地話劇人士合力演出此劇,結果不負衆望,演出十分精彩,還曾跨海遠征外埠演出,獲得頗佳的迴響。因此,稱之為本地戲寶之一,應該也不算太誇張吧?

魯 茂

2021-07-02 魯 茂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29429.html 1 (二弦)“戲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