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復通關 防控須落實
港澳兩地居民因種種需要,向來交往頻繁,自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更是便利。但一場世紀疫症,本是一橋之隔的港澳,卻成為“遙遠的彼岸”,對兩地居民造成諸多不便,期盼兩地能早日恢復正常往來。
港澳通關受限,不說影響旅遊探親和商業交流,不少家庭因成員工作、求學關係,需分隔兩地生活,要團聚先要接受醫觀隔離;不少澳人須到港求醫,但疫情關係無法前往,困擾可想而知。防疫通關限制,不同家庭有不同苦處,最期待兩地能早日恢復正常交往。
香港新冠疫情一直反覆,即使與新加坡醞釀多時的“旅遊泡泡”計劃,至今仍未能付諸實行。至近日當地疫情趨穩,港府即就放寬與廣東省及本澳的出入境限制措施,與兩地政府磋商。目前,港澳通關便利措施仍未有期。但據兩地近日吹風,港澳政府已就通關便利措施達成初步共識,適用對象為已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後兩周的人士,且來澳時須持四十八小時核檢陰性報告,抵澳後須多次核檢,活動範圍亦受限。另外,實施初期將採取配額制,須事先申額,一如去年粵澳恢復正常通關初期的措施,因應疫情以及兩地民眾的適應和需要,安全為重,循序漸進。
港澳兩地間“封關”逾年,相信措施推出後會有不少人有往來需要。但實行配額制,如何評定輕重緩急是關鍵,兩地政府有必要妥善評估。基於目前香港疫情,澳方準備提出“藍碼”限制從香港來澳人士的活動範圍,但如何能具體執行?部分澳門居民在疫情期間長期留港,返澳後能否回家、上班?港澳社會人緣密切、經濟互聯,涉及有條件免隔離的措施有必要訂得更加周全穩妥,並具可操作性。
對於港澳放寬通關,坊間大抵有兩種情緒,一是心急寬關,盡快引港客支持本地旅遊消費;二是疑慮甚或抗拒,怕輸入風險陡增。兩者孰對孰錯,見仁見智,但皆可理解。事實上,昨日香港就有新一宗疑似與輸入相關的初診個案,疫情未可高枕無憂。關鍵是完善防控環節,不留漏洞;繼續推動接種疫苗,盡快築起防疫屏障。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