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面小康再啟航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昨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莊嚴宣告。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到建黨一百周年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亙古至今,“小康”意涵不斷衍變、豐富與發展,既閃爍中華文化的遠古智慧,又彰顯鮮明的時代特徵。在二十世紀末總體上實現小康的情況下,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着中國經濟社會各項指標取得全面飛躍,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了更厚實的幸福底色。
如今,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一百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的比重提高到百分之十七以上,人均國民收入超過一萬美元。二○一六年至二○一九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百分之三十,是拉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之一。去年新冠疫情之下,中國不僅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還憑藉工業體系最齊全、產業鏈供應鏈最完整的突出優勢,充當了疫情期間不打烊的“世界工廠”。
如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已然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飛躍。數據顯示,二○二○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一萬三千三百九十億斤,糧食產能已經連續六年站穩一點三萬億斤台階,實現“十七連豐”。今年二月,中國宣佈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九千八百九十九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十二點八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提前十年完成聯合國二○三○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解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
十四億多人過上小康生活是了不起的世界貢獻,這在生產力低下的傳統農業社會無法實現,只有在堅持人民至上、具有強大執行能力的中共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達到。中國成功實現小康,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世界各國緩解貧困提供寶貴經驗。
從連一輛拖拉機都造不出來,到二百二十多種工業產品產量高居世界第一;從米麵糧油都要憑票證購買,到各類商品服務應有盡有;從幾億人在貧困線下掙扎,到現行標準下所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清零”,消除絕對貧困,短短幾十年間中國發展速度之快,成就之大,舉世矚目。
全面小康只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要節點之一。習主席說,中國“正在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這意味着,中國將對世界負有新的責任,承擔新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