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6月30日
第B01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澳門,營救重要人物的中轉站(五)

司徒慧敏 《香港淪陷大營救》

香港地區營救路線圖 《香港抗戰英雄譜》

一九三九年,宋慶齡與畫家丁聰(左)、陳煙橋(右)在香港合照 《香港淪陷大營救》

澳門,營救重要人物的中轉站(五)

——勝利大營救西線紀實 劉羨冰

當時因港九缺乏糧食,日軍強迫港九居民返回內地,每天都有成千難民離開九龍。因而四人一致同意採取跟隨大量難民,按指示分東西兩路線護送這近千人逃出虎口。(袁小倫:《粵港抗戰文化史論稿》廣東人民出版社二○○五年八月第一版P.167)

首先是營救大多數人採取的東線,即分批組織先從香港偷渡到九龍出發,步行轉到荃灣、青山、元朗,進入寶安,或經沙田、大埔、粉嶺到深圳。兩陸路均進入中轉站東江縱隊游擊區,然後再安排北上桂林或重慶。

特別安排小部分人士的西線,包括那些在港活動時間不短、可能容易被認出來的文化名人,或身份特別重要的人物,則派出專人護送他們從香港水路出發,包下走私船,半夜先把他們偷渡西行長洲島,再乘風帆過伶仃洋到澳門。再以澳門為中轉站,轉乘船到廣州灣(即湛江),然後北上轉到廣西桂林。(後來因廣州灣航船停航,只有從澳門經水路到台山、梧州到桂林的,或陸路經中山、肇慶、梧州北上桂林。)

具體計劃初步明確以後,行動立即開始。廖承志、張文彬、連貫、尹林平到九龍,落實東江縱隊游擊區指揮及安排接應護送工作的任務。梁廣和劉少文分別負責香港、九龍兩地區的聯絡和搶救工作。接着分頭組織港九各地下組織分工,並建立水陸兩路秘密的交通線和交通站。

他們一方面要聯絡極其分散而且在日偽大搜索中東躲西藏、頻繁搬家的文化人,例如茅盾搬了四次家;鄒韜奮第六次搬家,搬到銅鑼灣燈籠街的貧民窟。千頭萬緒,潘柱(即潘靜安)接受了如此重大而艱巨的任務,開始時吃不下嚥、睡不着覺。他幾經辛苦打聽到又找到獨有的知情人張友漁和徐伯昕,才找到一絲線索。這兩人卻異口同聲表示,要協助尋找所有要轉移的人才一起走,令潘十分感動。經過十天共同努力,終於找到所有文化人。(潘柱:《虎口救精英》刊於《勝利大營救》P.81解放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第一版)可是營救工作更複雜驚險,有位困在日軍戒備森嚴的瑪麗醫院裡等待營救的第三國際人士是一位秘魯人,在港當英文報總編輯,如何拯救出虎口?他們兩次策劃都不成功,難得終於想出通過下水道,在內部自己人的充分配合下,把這位國際友人和醫院中要營救的人救出來。

另一方面,他們又依靠群衆,全面而細緻地摸透敵情,特別是海陸交通封鎖實況,研究路程和交通的安全,沿線的護衛和生活照應,對年紀大、體弱多病的文化人,或懷孕的家屬等,特別組織兩倍以上的愛國工人扮作難民,全程幫助他們挑行李、攙扶甚至揹着有需要者上路。

這場在敵人嚴密封鎖下的秘密營救歷近二百天,行程萬里,遍及十多省市,包括名為二戰中立區的葡萄牙管治的澳門,實際上是日寇當了太上皇的小半島。日人控制了澳門的警察、郵務和海上警備,同時澳門也是世界多方特務的情報站。陸路爬山涉水,既要繞過日軍的關卡,還要防國民黨特務的線眼;海上隨時遇到日軍的巡邏艇和照射燈,甚至深夜的冷槍聲。大後方也有不少土匪橫行勒索。

當司徒慧敏和蔡楚生等千辛萬苦到達柳州時,他們當地的友好相信了香港的小報消息,說他們已被打死,正準備為他們開追悼會哩!如此誤傳令人啼笑皆非,但荊棘滿途確是鐵般的現實。

2021-06-30 劉羨冰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28936.html 1 澳門,營救重要人物的中轉站(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