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6月26日
第B09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改革開放偉大轉折

二○一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圖為習近平等為獲得改革先鋒稱號人員代表頒獎。

➡一九九二年春天,鄧小平到中國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經驗,從理論上回答了一些重大問題。他的談話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二○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單行本發行

作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中國二○年六月一日正式公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拉開海南自貿港建設大幕。圖為海口江東新區起步區。

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中國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圖為一九八○年九月,建設中的深圳特區。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四十多年前,這裡的十八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簽下大包乾“生死契約”,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改革開放偉大轉折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深刻影響着中國的國運前途。改革開放既是中國共產黨證明自身強大生命力的典型事件,也是外界了解和理解“中共為甚麼能”的最佳窗口。在面對國家發展難關時,中國共產黨以強大的勇氣、魄力和卓越的領導力、判斷力,找到並且在隨後的改革開放歷程中,一次又一次找到破解國家發展難題的密碼——在開拓中不斷創新。

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的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被譽為中國共產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孕育了中國共產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這一過程,中共作為執政主體,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通過自身的覺醒帶動國家和民眾的覺醒。

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經歷十年“文革”浩劫,國家面臨着危難局面,國民經濟已走到瀕臨崩潰的邊緣,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元(人民幣,下同),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於貧困狀態。中共領導人深刻反思: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

面臨除“球籍”危機

一九七八年,鄧小平訪問日本,在乘坐“風一樣”快的日本新幹線高速列車時,深感中國與世界的落差。此後,鄧小平果斷地提出,中國必須向發達國家學習,再不改革開放就要被開除“球籍”了。

正是懷着可能被開除“球籍”的強烈危機意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抉擇,開啟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從而在生死存亡之際改變國家發展的走勢。

中共注重思想解放的先行意義。一九七八年,在鄧小平和許多老一輩革命家的支持下,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迅速在全黨全社會展開。中央及省級報刊共刊登討論文章六百五十多篇,形成思想解放的滾滾大潮。這場深刻而廣泛的思想解放運動,成為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中共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思想解放和對實事求是精神的回歸,全面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在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大地上迸發出強勁的活力和生命力。

憂患意識與時俱進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共始終懷着憂患意識與時俱進,既注意汲取自身失敗的經驗和教訓,也注重吸收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和養分。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使中國真正活躍起來》一文中說到,“我們現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後制定的。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這樣來制定方針政策,就能統一全黨思想,達到新的團結。這樣的基礎是最可靠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鄧小平相繼考察訪問了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美國等。這一系列出訪,特別是對新加坡、美國和日本的訪問,主要圍繞着這些國家最先進的工業和高科技項目展開。鄧小平說:“我們派了不少人出去看看,使更多的人知道世界是甚麼面貌。”這一系列考察,讓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中國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深感加快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緊迫性,形成通過改革開放來促進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戰略大思路。這一思路被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中共領導人繼承、發展、推進,延續至今。

博鰲亞洲論壇二○一八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實踐證明,過去四十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

改革開放具必然性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總結指出,“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於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認為,中共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不是偶然的,具有內在的必然性。這是由中共的內在特徵、性質和它所堅持的指導思想、根本宗旨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開放、發展的學說,因而中共本身就不是封閉型的政黨,不是故步自封的政黨。中共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謀利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是人民利益。改革開放對於提高民眾生活水平是有益的。而實事求是、緊跟時代潮流則是中共歷史上的傳統。所以在特定時刻推進改革開放看似具有偶然性,實際上這一決策具有必然性。

2021-06-26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28175.html 1 改革開放偉大轉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