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供需失衡 拖累多國復甦
【新華社北京廿二日電】當前,全球經濟活動呈企穩復甦態勢,勞動力需求反彈強勁,但多國勞動參與率持續低迷。
分析人士認為,技能與行業需求不匹配、心儀就業崗位減少、工作環境變化等多重因素,導致勞動力供需不平衡,或將拖累經濟復甦進程。
技能與需求不匹配
美國勞工部日前表示,零售業、服務業等行業勞動力嚴重短缺。勞工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四月底,美國逾九百三十萬個就業崗位空缺,失業人數約九百八十萬。
此外,當月主動辭職人數約四百萬,為近二十年來峰值。
澳大利亞教育、技能和就業部長斯圖爾特 · 羅伯特日前表示,超過一百二十萬澳大利亞人在領取求職者補貼和青年津貼,比疫情爆發前增近四十萬。
韓國統計廳最新數據顯示,韓國今年第一季放棄求職人數約七十三點七萬,同比增加十八點四萬。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疫下求職者技能與行業需求不匹配,是導致勞動力供需不平衡、勞動參與率低迷的主因之一。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發生結構性變化,居家辦公、在線零售等快速發展,改變行業間勞動力需求分配格局。諮詢公司麥肯錫預測,受疫情嚴重衝擊的低薪行業勞動力需求將持續疲軟,需求增長將主要集中於高薪行業,失業者需要發展新技能,才有望滿足新需求。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表示,失業者具備的職業技能與空缺職位的技能需求之間不匹配,是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美國商務社交網站領英網首席經濟學家卡琳·金布蘿說,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等行業職位空缺數量增加,市場對專業人才需求上升。
由於難以找到心儀工作崗位,不少失業者在救濟金即將到期時,通過短期就業後再辭職的方式繼續申領救濟,造成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
澳大利亞生產力委員會指出,部分青年勞動力所從事的工作不能充分發揮其能力和專業水平,工作熱情被消磨,或長期從事兼職工作,導致長期失業和不充分就業水平上升。
建見習生職業計劃
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勞倫斯·薩默斯認為,一些行業工資收入低於失業救濟金,導致勞動力供應減少,也令失業者或未就業者找工作時更挑剔。
金布蘿表示,為迎接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求職者需更加關注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興職業技能。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智庫米歇爾學院在其報告中建議,政府應建立全國性見習生職業計劃,通過將培訓與實際工作結合的方式提升勞動力工作技能。
韓國政府近日發佈“青年就業扶持方案”,旨在創造合適的就業崗位,提供就業諮詢與援助,加強求職者職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