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局:天問一號實現六首次
【本報綜合報道】據新華社、中新社十二日消息:中國國家航天局今日在北京舉辦新聞發佈會。中國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在會上表示,天問一號任務實現了中國航天發展史六個首次,後續中國月球與深空探測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和國際同行開展廣泛合作。
自主創新標誌成就
六月十一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火星的首批科學影像圖發佈,標誌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許洪亮指出,天問一號任務成功是中國航天事業自主創新、跨越發展的標誌性成就。在中國航天發展史上,天問一號任務實現了六個首次:一是首次實現地火轉移軌道探測器發射;二是首次實現行星際飛行;三是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軟着陸;四是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表面巡視探測;五是首次實現四億公里距離的測控通信;六是首次獲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學數據。
一步實現“繞着巡”
“在世界航天史上,天問一號不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而且首次成功實現通過一次任務完成火星環繞、着陸和巡視三大目標,充分展現中國航天人的智慧,標誌着中國在行星探測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許洪亮說。
許洪亮表示,天問一號任務成功是全體參研參試人員八年來團結拼搏、不懈努力的重要成果。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介紹,火星的着陸下降過程是我們此次任務風險最高的環節,這個環節中我們要面對不熟悉且多變的火星大氣環境,還要自主完成十幾項關鍵動作,且這些動作環節環環相扣。
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談及中國行星探測的國際合作,許洪亮介紹說,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中國國家航天局和歐空局、法國國家空間中心、阿根廷空間活動委員會、奧地利研究促進局等四家航天機構通過載荷搭載、測控支持等方式開展了廣泛合作,同時中國還正與法國、奧地利、俄羅斯等有關機構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數據的應用合作保持溝通。
“同時,為了保證火星探測器在軌衛星安全,近期我們正在與美國國家航天局、歐空局開展火星探測器軌道數據交換合作。”許洪亮表示,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開展國際合作是國際通行慣例,因此中國在謀劃下一步發展過程中,不論是探月工程四期還是小行星探測,包括國際月球科研站,中國都堅持開放的態度,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跟國際同行開展廣泛合作。
許洪亮透露,嫦娥六號、小行星探測任務由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向國際合作夥伴發出合作倡議,目前收到一些相關建議,科學家和工程研究隊伍也正在開展相關深入分析,就有關細節深入交流,下一步會在適當時機對外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