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全澳僅百多部
口述協:澳九十年前始有電話
生活在科技發達世代,各類電子產品已經成為生活不可或缺一部分。澳門口述歷史協會項目負責人區雨晴表示,現時人手一部電話是非常普遍的事,但其實在以前擁有一部電話是相當罕有,甚至是身份象徵。
身份象徵相當罕有
區雨晴指出,澳門人使用電話已經有九十多年歷史。在二十世紀初,即澳門人還是根據電話的中文譯音,稱電話為“德律風”的年代,當時全澳都只有百多部電話,大部分都在官府,即政府部門;以及民間公司,但裝設電話的主要是大公司,例如銀行、賭公司(即賭場)以及律師行等。
同時,私人電話多數則是高級官員、富商和社會名流,例如華商李鏡荃、盧廉若等。所以當時有電話都是非富則貴,是一個身份象徵。到一九二四年,澳門電話開始有自動電話,但澳門電訊業初期的發展仍是很緩慢,要打電話至香港,也要經接線生接駁,步驟非常繁瑣,且電訊業的落後,亦直接影響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致電過港人手接駁
故此,在八十年代,公共電信服務正式進入私營化,情況大為改善。一九八一年,政府與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成立澳門電訊有限公司,亦將電訊公共服務全部批給澳門電訊為期二十年專營權。第二年更推出直通國際長途電話往香港。
澳門電訊有限公司成立後,整個通訊狀況都大大改善,亦在十年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九九一年,全澳電話網絡更全面數碼化,澳門在亞洲也是佔據領先地位。而在一九九五年,澳門推出互聯網服務。回歸後,專營合約再獲續期至二○一一年,同時亦開放流動電訊和互聯網服務。
網絡基建發展穩固
近年,電訊科技持續發展,令大眾可以通過互聯網接觸到不一樣的世界。未來,澳門電訊業發展憑着穩固的網絡基建,持續投入資源研發更多生活化的智能應用,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互聯的智能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