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課程助青年認識社會企業運作
扶康會倡設基金援辦社企
【本報消息】扶康會日前舉辦一連三場社會企業探索及實踐系列課程,旨為提高社會認識社企運作成為社企實踐者,讓更多弱勢群體獲得社會不同支援。
該會總幹事周惠儀坦言,現時社會對社企認識不深,政府早年雖曾提及期望試行具本地特色社企計劃,但至今一直未有太大進展,認為或可參考鄰近地區做法設立基金,並利用現時公屋閒置地舖,藉優惠措施吸引企業尤其青年創業創辦社企,善用社會資源同時更好宣傳傷健共融理念。
資助限制多難申請
周惠儀表示,相關課程由五月起共舉辦三場分享會和參觀社企活動等,對象以本澳大專院校學生及有興趣人士為主,藉由不同社企實踐者分享自身經驗,推動社會更多人尤其青年創業願意投資社企範疇,造福社會。又稱有感本澳或有不少人樂意參與社企實踐,惟公共政策跟不上發展,增加推行難度,以社企申請資助計劃為例,現時當局推出資助計劃提供種子基金時,有意申請的非牟利機構需在限期內提交相關文件,但因應計劃“限時限類”需符合特定申請條件,長者社企則要有六成以上僱員為長者等,往往無法滿足多元社企管理需求,大大降低申請意慾,反而令社企管理難以覓得突破點。
公屋舖優惠辦社企
政府雖然早在○九年施政報告提及期望能研究並試行推出具本地區特色的社企計劃,但至今逾十年都未有太大進展,本澳社企仍寥寥可數,公眾對此也認識不深,全因限制多,無法跟上社會發展步伐,加上不同殘疾人士有不同優缺點,如精神康復者、智障人士等受身體情況、藥物等因素影響,難以像健全人士一樣長時間工作,在康復期可能每日只能工作半天或數小時,也需要花較長時間適應和熟習工作環境,但若社企計劃能取消服務對象特定類別,即可利用他們各自優點互補不足,建議政府可參考鄰近地區如香港的做法,透過基金形式鼓勵企業創辦社企以填補服務不足之處,也可為弱勢社群如受虐婦女等提供就業和轉變機會。同時,政府應考慮多利用空置的公屋舖位,提供優惠措施吸引青年創辦社企,善用社區資源之餘,更深入推廣傷健共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