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6月07日
第B04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珠江“生態魚道”助魚兒回家

珠江“生態魚道”助魚兒回家

在大藤峽水利樞紐副壩下方,一條用鵝卵石鋪設的仿自然生態魚道蜿蜒數公里。這是中國為保護魚類棲息環境所做的積極努力。

位於廣西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被喻為珠江上的“三峽工程”。

江中洄游魚類通道

記者日前在當地採訪了解到,大藤峽江段是花鰻鱺、唐魚、鰣魚等水生珍稀、瀕危魚類賴以生存的地方,也是江中洄游魚類的重要通道。

距離大藤峽水利樞紐壩址不遠處有珠江流域重要的洄游魚類產卵場,工程建設對水生珍稀、瀕危魚類的洄游與產卵會造成一定影響。

大藤峽建設雙魚道

工程建設方探索建設生態魚道,設立魚類增殖站及保育中心,積極保護魚類生存棲息環境。目前副壩仿自然生態魚道已經建成,主壩魚道基礎部分施工基本完成,工程全面完工後,兩條魚道可滿足珍稀魚類洄游繁殖的過壩需求。

“我們在工程設計之初,就規劃了主壩、副壩過魚通道,這種雙魚道設計在國內同類型水利工程建設中是罕見的。”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環境移民部高級工程師廉浩說,為使工程建設接近原有自然狀態,他們把工程魚道轉變為仿自然生態魚道。

在大藤峽水利樞紐來賓市紅水河珍稀魚類增殖保護站,數十個大水缸正在孵化培育珍稀魚類。保護站負責人張志明告訴記者,他們重點開展珍稀魚類的人工繁育研究和魚苗培育等工作,今年已孵化出烏原鯉、多線盤鮈等珍稀魚種魚苗。

大藤峽水利樞紐日前舉行二○二一年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三角魴、赤眼鱒以及青、草、鰱、鳙“四大家魚”一百七十萬尾。其中,十萬尾三角魴和赤眼鱒魚苗是大藤峽魚類增殖站首次自主成功繁育的珠江流域特色魚種。

加大人工增殖放流

近年來,廣西多措並舉推動珠江流域魚類資源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恢復,嚴格實施禁漁制度,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水域生態系統穩定向好。

梧州市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梧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林英說,當地在珠江幹流西江梧州段建立了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確保漁業種質資源休養生息。

在西江梧州段,長洲水利樞紐建設了總長一點五公里的魚道,每年投入數百萬元用於魚道運營維護、採購魚苗等,十多年來每年有數萬尾魚依託魚道洄游至上游水域。

“過去五年我們累計投放魚苗超過五千萬尾。”柳州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于保田說,當地積極引導部分漁民轉產轉業,促進捕撈量不斷下降。去年捕撈量約○點二五萬噸,比二○一六年減少百分之廿二點二。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介紹,廣西五年來共投入九千多萬元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共放流水生生物苗種廿三億尾,有助於養護和恢復漁業資源,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

(南寧六日電)

新華社記者 劉偉 何偉 黃浩銘

2021-06-07 新華社記者 劉偉 何偉 黃浩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24148.html 1 珠江“生態魚道”助魚兒回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