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童年唱《牧童》
雖然老早老早就不做兒童了;而且,風雨憂愁的日子過去又過來了。但是,在我心中,童年的餘音仍然無盡無窮。
忘卻讀低年級抑或中年級了,在小城石岐龍母廟街的一所小學裡。有天下午,又上唱歌課,卻並非在正校的課室,而是在距離正校不多遠的一間屋子裡。是課室不夠,抑或怕影響別的班?我也忘卻!
上唱歌課的,是一位姓楊的年輕的男先生,中等身材、豐神特別。進教室後,他便把一張大歌紙貼在黑板上。那些年月,怎麼會有唱歌課本呢?所學的歌都由先生自選。那節課要教的,是一首捷克民歌《牧童》。楊先生先範唱,他唱得投入、唱得動情:“朝霞裡牧童在吹小笛,露珠兒撒滿了青草地。我跟着朝霞一塊兒起來,趕着那小牛兒上牧場……”一聽,我就喜歡上了!它不枯淡深奥,卻簡單樸實;而曲調,又優美動聽生動。於是,興趣盎然地跟着先生一句一句地學唱。不到一節課,我就可以從頭至尾哼出來了。那時候,小城就像《牧童》那樣地充盈鬱鬱鄉情。學校就靠着一個小山頭:“露珠兒”、“青草地”隨處可見;倘走到郊外,便可見“小黃牛”、“小河邊”和“籬笆旁”了。因此,唱起來仿佛置身其中,分外親切:只是合唱“明朗的晚上,我們來相會,並排兒坐在那籬笆旁”時,男女生會略感羞澀,而不敢放聲,倒是楊先生還是一個勁地揮拍。
唸小學,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我很幸運,但又很遺憾,曾經上過我唱歌課的先生,除卻楊先生,另外的一個都沒留在腦海間。這大概因為,楊先生之教唱歌,善於啟發、善於引導吧!即使他沒有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到我長大成人後,我仍然可以一字不漏地背唱《牧童》,找到歌譜一對,居然節奏、音準沒有任何錯失。我因之更對楊先生欽敬倍加。內疚的是,小學畢業後,我卻無緣再見他一面了。
日月似水啊!當年唱《牧童》時,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國家。後來有機會拜訪已分為兩個國家的捷克、斯洛伐克時,我會帶着一點念舊感恩之情地對異國朋友說:“我最早知道你們,是因為《牧童》呢!”她們不無自豪地回應:“啊!那是一首世界名曲呢!”
費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