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平:勤疏渠調整渠網治水
【本報消息】議員崔世平昨日受訪表示,想到水浸,內港、新橋等地區是傳統黑點,但南灣、殷皇子就是新發現。
他分析水浸分類,一是天雨太大引起,二是潮汐倒流引起,三是風暴潮令河道水位上升引起,三種情況起因不同。持續強降雨是考驗下水道網排泄能力,下水道管徑大小否是足夠吞吐、管道及沙井是否暢通等情況都會引起水浸,因為排放問題;海水倒灌則是考驗下水道入河出水口防入能力,出水口單向閥門是否關閉、出口位置是否較水平面高出等情況都會引起水浸,因為倒流了;而風暴潮令水位上升是考驗堤岸擋水的能力,堤岸高度是否足夠、堤岸連續性是否完整等情況都會引起水浸,因為滿到瀉。擋潮閘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考慮興建的設施。
他認為六月一日水浸的起因值得以短期治標和長期治本兩面兼顧,勤通渠就是傳統的治標方法。因應氣候變暖,增加暴雨的持續性和迅猛性,就需要科研人員分析,再由政府調整渠網,管道大小或蓄水池等措施根據情況而定。如果有根本上的差別,可能涉及修改相關專業設計標準。
另外,殘危樓宇不單只大雨下有倒塌的危險,他還指出,在炎夏之際,雨過天晴,日光普照時,太大量水份從吸飽雨水的磚牆或瓦頂蒸發,引致建築物倒塌也偶有發生。希望大家注意觀察異常現象,若有懷疑,宜找工務局派員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