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戲院
兒時,媽媽帶着我走到美士基打銅像旁的那排樓房下,指着新馬路對面巷口牆上那幅巨型牆畫說:“《六月雪》即是《竇娥冤》,六月飛霜,有冤情呀!”之後牽我橫過新馬路,步上東方斜巷,到東方戲院觀看由芳艷芬、任劍輝主演的《六月雪》。
上世紀六十年代,東方斜巷巷口那幅高牆,畫着東方戲院的電影宣傳廣告,只要途經新馬路時留意一下,就知道正在上映什麼影片。東方戲院的入口是圓形的,一進門,大堂左邊是售票處,右邊牆壁是一排玻璃箱,貼着“即日放映”和“不日放映”兩種戲碼的劇照,中間是檢票入口。
戲院的座位分為大堂前座、中座、後座、超等或樓座。當時的放映時間分三場:日場下午兩時半、夜場晚上七點半,叫做頭場;晚上九時半放映的,叫做二場或尾場。
那時大人才需要買票,有些沒有錢看戲的小孩,會在檢票口央求一些大人帶同他們進去。一般來說,大人都很樂意,而檢票員一般也很通融。我曾見過有大人帶上三、四個不認識的小孩進去,檢票員也沒有怎樣阻攔。
進場之後,那些跟着大人進來的小孩就各自找地方看戲了。他們多坐在通道的兩邊,或是階梯旁,只要沒有阻擋到別人的視線,帶位員也沒有怎樣理會。在入口不遠處,便看到一疊免費供觀眾取閱的單張,叫做“戲橋”,也就是該部電影的劇情大綱。“戲橋”,或稱“本事”,是以報紙般紙質用紅色或黑色油墨印成,介紹電影劇情和演員的小單張,觀眾可以在開映前閱讀,先了解劇情。
我與媽媽憑一張票進場,因只有一個位子,我便經常坐在媽媽的膝蓋上,有時坐在椅子的扶手上,又或是站着。媽媽是芳艷芬迷,我跟媽媽到東方戲院看了好幾部由芳艷芬和任劍輝主演的粵語古裝片,除了《六月雪》,還有《洛神》、《梁祝恨史》和《一枝紅艷露凝香》等。
劉全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