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南冷北熱?
【本報消息】隨着內地公佈更多粵港澳理財通的細節,市場期待互聯互通機制將在七月推出。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表示,市場紛紛開始討論新機制啟動後,北向淨流入多還是南向淨流入多。回顧一五年七月一日開始實施的基金互認計劃,南冷北熱的情況十分明顯。
截至今年三月,內地基金香港發行的銷售資金累計淨匯入達6.6億元(人民幣,下同),遠低於香港基金境內發行銷售資金累計淨匯出的150.6億元,兩者分別為一六年一月水平的30.7倍和374.9倍。
規模超基金互認計劃
但上述數據的北向數據參考價值有限,因理財通和基金互認存在兩方面的區別。
一方面,細節上的區別。首先,基金互認計劃僅面向香港客戶,理財通面向港澳兩地客戶。截至今年三月,澳門居民存款總額達6,805億澳門元,人均存款接近100萬澳門元,反映一定的潛在投資需求。
其次,基金互認計劃認可的基金產品有限。根據香港證監會二○年的季度報告,獲批南下銷售的內地基金51隻,獲批北上銷售的香港基金則有29隻。
基金互認計劃推出後,中國經歷“8.11”匯改及中美貿易戰。這些因素導致人民幣大幅波動,而過去一年,境外投資者持續增持中國國債,以及近期通過深股通和滬股通大舉買入A股,均反映內地資產吸引力逐漸上升,預料人民幣資產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可能進一步上升。因此理財通的北向資金淨流入可期,規模料遠超基金互認計劃的水平。
粵分散投資需求上升
至於南向交易,在一○至二○年間,廣東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長1.1倍,反映中產階級不斷擴張;截至今年四月底,廣東省各項存款總額按年增11.5%至27.62萬億元。同時,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由一○年的63萬億人民幣逐步升至二○年的241萬億元,其中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高淨值人群總數達262萬人,高淨值人群人均持有的可投資資產達到約3,209萬元。雖然內地資管市場快速擴張,但在內地尤其是廣東投資者群體龐大的情況下,不斷上升的分散投資需求仍可能需要通過海外資產來滿足。
至於對大灣區乃至中國境內外金融融合而言,集“跨境開戶、拓展客戶群、銷售、銀行合作等”於一體的理財通可能成為里程碑,為未來互聯互通機制(例如保險通)的推出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