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海租界
“今天的中國不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國,西方列強架起幾門大砲就可以打開中國大門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外交部發言人表態鏗鏘有力,令我感慨祖國的強大,也使我聯想起舊上海租界,實乃中國一段屈辱的歷史。
眾所周知,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而賠償割地,中英簽署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上海、廣州、廈門等城市相繼被迫開埠,西方列強開始在上海設租界。舊時上海有英租界、法租界、美租界、日租界一說,但嚴格意義上來講,上海僅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兩個租界。美國因當時實力不濟,只能靠着英國,至於日租界,是日本僑民在上海虹口的居住地。
始於一八四五年的上海租界,當時不叫租界,稱之為居留地,供英國人居住、蓋房子和做貿易。江南因河網遍佈,老百姓洗菜、倒馬桶同在一條小河。西方人不習慣當地人的生活習俗,上海道台也覺得,西方人規矩多,若華人與西方人發生衝突不好辦,倒不如劃一塊地讓他們自己管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因此,上海道台批地五百五十畝提供給英國人。
此後,西方列強看好上海的發展,並在上海大肆掠奪土地,令上海租界不得不數次擴充,先是沿蘇州河兩岸開始,後向黃浦江畔延伸。它的公共設施,包括馬路、下水道、電線、電話、路燈、煤氣、自來水、電車都依據上海租界而興建,但它不可能僅局限於租界內,租界要與租界外發生聯繫,包括人流、物流等方方面面。由此,上海租界的概念也就寬泛了,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所謂上海租界已等同是整個上海。
經過歷年的發展,上海變成遠東最大的都市,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貿易、航運中心。國民黨雖設都於南京,但中國許多重大事件的決策都在上海。那個年代,但凡有錢有勢的人均在滬買不動產,在外國銀行存款,購買股票,周末從南京到上海過花天酒地的生活。
在近百年的上海租界歷史中,西方列強、國民黨、共產黨、日本人、三教九流、共產國際等各方勢力均把觸角伸進上海,令上海租界成為各種勢力爭奪東方情報的主戰場。正是上海租界的特殊地理位置,才發生許多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中共一大會議在上海租界召開,後被租界巡捕發現,而臨時改在嘉興南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產國際派駐上海代表牛蘭,以商人身份為掩護,開展了一系列地下活動,為共產國際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有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那腥風血雨白色統治下,中國共產黨巧妙利用上海租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與日本人、國民黨進行周旋,領導和組織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蔣介石發動了“四 · 一二”反革命政變。
今天,時過境遷,正義終究戰勝了邪惡。上海租界早已遠離人們視線,留存給大家的,只是一種回憶。在我看來,上海租界乃是研究上海近代歷史、城市文明和都市建築一個不可或缺的史實資料庫。
亦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