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量較多無礙熱情
居民聚科學館賞月全食
【本報消息】號稱全年最大滿月兼天文現象月全食昨晚上演,吸引大批居民到科學館海邊賞月,館方舉辦活動講解過程。有天文館講解員稱,雖然昨日傍晚海平面雲量較多導致無法用肉眼觀賞部分過程,但整體效果與預期相若。
天文館講解員又稱,每月都設科普活動邀請天文範疇的導師講解天文知識,暑假也會有玩轉天文館活動,冀藉此進一步向居民科普天文知識。
守得雲開見月明
全年最大滿月兼天文現象月全食昨晚上演,科學館在心形樹後海邊舉辦科普活動,與居民齊齊賞月。原本預計六時五十九分會月出,七時十分月全食開始,至七時十九分月亮的中心最接近地球“本影”中心的時刻,俗稱“食甚”,惟基於雲量較多,至約二十分後才開始見到月亮,隨即引來在場賞月的居民拿起手機拍下月亮倩影。
十一月現月偏食
在場為居民講解的科學館天文館技術員黃先生表示,是次可觀賞到的月全食過程與預期中差不多,因應昨日上午曾下雨天色較清,但基於海平面雲量較多,因而錯過部分過程,整體月食效果層次分明。若居民錯過今次機會,可期待十一月的月偏食,屆時同樣都可觀賞到類似的天文現象。又稱有感近年增加不少居民樂意接觸天文,尤其是遇到特殊天文現象時能吸引不少人觀賞,現時天文館每月也會舉辦科普活動,邀請天文範疇的導師到場為居民講解天文知識,並會在暑假舉辦玩轉天文館活動,與居民介紹天文館及相關天文知識。
親子賞月增興趣
特意帶同子女到場賞月的家長陳先生坦言,自己都是首次在澳門觀賞月全食,雖未能見到部分過程但都不感到失望,因為能親身經歷其中都是一種體驗,也期望能藉此提升小朋友對天文的好奇心。有感現時學校對天文方面教育相對廣泛,會以整體科普知識為主,加上澳門光污染嚴重,很少地方能夠清晰觀賞到天文現象,他認為政府將來可以在新城區建設上,考慮規劃科普基地,讓居民尤其青少年能有機會接觸天文,提高居民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