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升非遏大宗商品漲價良方
專家:未來側重穩價保供
【路透社上海廿六日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表示,國際金融市場充裕的流動性令大宗商品價格具一定上漲動力,成本推動型通脹成為全球經濟修復和復甦面臨的風險,是否需要通過人民幣升值來降低進口物價水準,也成為中國貨幣政策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但人民幣升值恐非應對大宗商品漲價良方。
《經濟參考報》刊登王晉斌的文章指出,從政策角度看,人民幣匯率政策是貨幣政策重器,在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大宗商品結構性價格上漲時,並不能代表全球一定會出現顯著的通脹壓力,不宜用政策重器去應對結構性的進口物價上漲。“人民幣匯率較大幅度升值會對出口造成一定影響。”王晉斌認為。
他特別指出,匯率升值到大宗商品進口物價水準下降,中間存在匯率傳遞微觀定價機制問題,如果傳遞系數小,匯率升值對降低大宗商品進口價格的作用有限。“應避免匯率升值就一定可高效降低進口物價水準的線性思維方式。”
他認為,當前大宗物價上漲具有暫時性,供需時間錯配導致的物價上漲並不具有經濟總需求導致物價上漲的性質。隨着全球疫情防控的進展,供應瓶頸問題的緩和將有助平抑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
“目前中國的物價水準總體運行平穩,進口導致的通脹壓力可控。在這階段通過匯率升值來適度降低進口物價水準,如果未來全球真的出現通脹,就會失去通過匯率政策降低進口通脹的空間。”
王晉斌建議,未來應側重於穩價保供,加大金融市場監管約束大宗商品投機性行為,消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