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歷史性跨越
北京時間五月十五日凌晨,我國天問一號着陸巡視器成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從嫦娥探月到天問探火,中國在逐夢航天的道路上從未缺席,憑藉過硬的技術和默默的堅守,中國航天強國建設正取得非凡成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指揮部發去賀電,表示這次成功着陸,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這是中國航天事業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並使中國“在行星探測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習主席希望中國航天人再接再厲,精心組織實施好火星巡視科學探測,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精心推進行星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為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於二○二○年七月發射了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經歷一次深空機動和四次中途修正,於今年二月十日,成功實施火星捕獲,進入大橢圓環火軌道,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它是去年夏天人類向火星發射的三枚探測器之一。美國發射的“毅力號”已經在今年二月十八日着陸火星。另一枚由阿聯酋發射的火星人造衛星沒有登陸火星的計劃。
天問一號任務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難度大,直接瞄準當今世界最先進水平: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即實現火星環繞、着陸、巡視探測,打破了美國紀錄。我國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着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與美國看齊,一次走完美國五十年走的路。
按照計劃,祝融號火星車會在火星上執行為期至少三個月的探測任務。包括繪製火星形態和地質結構圖;調查火星表面的土壤特徵和水冰分佈;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質組成;測量電離層和火星地表氣候及環境特徵;探索火星的物理場(電磁場、引力場)和內部結構。這台以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火神命名的火星車,總重大約二百四十公斤,依靠張開的太陽能電池板來獲取能源。
天問一號任務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發射、行星際飛行及測控通信、地外行星軟着陸等關鍵技術,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着陸,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稱,如果說對中國的航天實力有任何懷疑的話,如今這種懷疑消除了,因為中國實現了星際登陸,這是一項令人艷羨的成就。美國太空總署前首席歷史學家勞紐斯說:“火星登陸很困難。這的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件。”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中國航天人在近兩億公里外的火星上塗上一抹“中國紅”,極大地提振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必將激蕩起全國自主創新、科技強國的壯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