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盡劫波天地換
昔馬馳先生著《度盡劫波兄弟在》。在這之前也有《孰忍一水隔天涯》。由此可知兩書的梗概。不過究竟“劫波”是甚麼?這是梵語kalpa、巴利語kappa的音譯,也譯作“劫簸”。是印度表示極其長久時間的單位,通常用來表示世界的年齡,如世界的成、住、壞、空,都用劫來量度。世界的成、住、壞、空的變遷,這種相狀,都稱之為“劫”,四者合起來,是為四大劫。有所謂“劫濁”,指時代的污濁,即長久的時代的墮落,又稱“劫波濁”。如果是“劫盡”,即世界的住劫宣告終結,由此而後即是“壞劫”。戴復古《庚子薦飢詩》云:“有天不雨粟,無地可埋屍,劫數慘如此,吾曹忍見之。”
看今天的疫症災情,大概可列為“劫濁”,時代的污濁太長久了,也就是時代的墮落。從消息與圖像所聞所見,印度的災情,確實是“有天不雨粟,無地可埋屍”。堪嘆一句“劫數慘如此,吾曹忍見之”。
視頻所見是恆河的景象,由於宗教的信仰,人們把恆河視作神聖之河,在河中沐浴,互潑牛糞,目的是祈福保平安。浴於河、飲於河、葬於河,連一切祭品都倒入河中。在我國有詩曰“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們沒有把這“天水”作“聖水”。而恆河不過源出喜馬拉雅山南麓,自東北向西南流,形成廣大的恆河平原,而在下游和雅魯藏布江,共同沖積成恆河三角洲;而注入孟加拉灣,是印度的精華區。
恆河(Ganges River),又譯為岡底河。恆河,是我國古代佛經所譯,又稱恆伽、強伽、殑伽。佛家有“恆沙”一語,是“恆河沙數”之簡稱,譬喻數量極多。李商隱《安平公》詩云:“仰看樓殿撮清漢,坐視世界如恆沙。”盱衡世局,似萬花筒,如恆河沙,是否這一劫波完結與另一個劫波的交替呢?但願這一劫波早日完結!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