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壯大殘疾活出彩虹
文、圖:加 路
扶康會的“心悅洗衣”是該會首間由社工局資助的社會企業,以企業營運模式運作,達至經濟及社會效益。在社會各界支持幫助下,心悅洗衣前年遷往新址,並於上月初世界自閉症關愛日舉行新址啟用禮,新店由三千一百平方呎擴展至六千五百多平方呎,服務得以擴展,提供近二十個全職、半職和實習工作崗位,讓更多殘疾人士獲得訓練及工作機會。新店啟用標誌扶康會社企發展邁入里程碑,多名殘疾人士經過培訓進入工作角色,過上充實的生活,見證復康工作的重要意義。
政策資助殘疾就業
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說,殘疾人士就業是融入社會重要標誌,也是復康團體多年致力推動的工作。由於殘疾人士如精神康復者、智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受身體狀況、藥物等因素影響,難以與健全人士一樣長時間工作,他們在康復期可能每日只能工作半天或數小時,加上需定期接受復健治療及工作能力較低,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去適應及熟習工作環境,亦不太習慣與陌生人交流,令僱主不願聘用。殘疾人士要就業並非易事,相較之下,社會企業可以達成特定經濟與社會效益,而非以利潤最大化為追求,有助於解決社會排斥及失業問題,故相比一般的企業,社企對他們的包容度較大。
扶康會自○八年起成立社企工作小組,着手研究社會企業在本澳發展的可行性。扶康一人有限公司——心悅洗衣社會企業成立於一二年一月,透過第一期“殘疾人士就業發展資助計劃”,不僅向社會展示殘疾人士的才能,也讓他們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發揮助人自助的精神,積極融入社會。同時,扶康會透過社工局第二期“殘疾人士就業發展資助計劃”分別於一五年七月及一六年四月,開辦喜悅市場及喜悅閣社企,期望在殘疾人士就業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突破,嘗試擔當社會資源協調者的角色,以創新、環保及公益概念運作,收集大眾市民的良好二手物品,經過清洗及修復,以轉贈及銷售方式重新推出市場,並且增添“資源再生、資源共享、資源轉贈”等概念,以創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和創造社會效益。
此外,透過與政府部門及商業機構合作方式,先後於一七年一月及四月開展“悅畔灣@氹仔龍環葡韻及喜悅閣@旅遊塔站”社企,在本澳旅遊熱點開設文創禮品店及職訓售賣亭,售賣該會學員所製文創成品,給居民及海外旅客優質購物體驗,讓社會更加關注殘疾人士的能力。一八年六月又在南灣 · 雅文湖畔S9舖成立了“欣悅展能藝術工作室HAPPY ART STUDIO”,以推廣展能藝術為概念,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及社區人士,提供展能藝術課程及共融工作坊,共同發展藝術潛能,抒發內在情感,減低負面情緒所引發的過激行為,達到療癒與親子之效,協助打破社會隔閡,達至社區共融的美好氛圍。月前,扶康會又嘗試開設訓練餐廳,以實地工作與訓練的模式,讓精神康復者接受一站式餐飲訓練。經過多年努力,至今扶康會轄下的社企中有百分之七十六的工作職位,由該會的服務使用者(殘疾人士)擔任,更有社企的殘疾僱員成功在公開市場就業,這些個案都給予該會很大鼓舞。
發揮所長創出成績
扶康會相信只要多花時間及配合康復訓練,每位自閉症人士都是一顆特別的星星。如前年獲政府頒功績獎狀的梁英偉,他獨特的畫風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因喜愛用0.38型號的黑色針筆作畫,故有此別稱。他的才華獲中心導師偶然發現,他曾先後在澳門及外地舉辦多場展能藝術展,屢獲獎項。他的畫作衍生出一系列充滿澳門特色的文創產品,開拓殘疾人士的文創之路。
劉頌康與潘佰揚同為自閉症人士,在心悅洗衣工作,他們更是扶康會LIFE BAND的成員。頌康擔任主音,並為樂隊歌曲填詞,佰揚則是音感很好的鼓手。該隊由傷健人士組成的搖滾樂隊,舉辦過多場音樂會,他們除了受邀於不同活動上表演,還自行創作歌曲及外出比賽,工作與興趣讓他們得到成就和喜悅。
阿昌早年開始接受該會服務,但因專注力不足難以長時間工作,工作動機較低,亦不太懂如何宣洩情緒。為紓緩阿昌焦躁的情緒,除了讓他看喜歡的影片,並藉環境的轉換,讓他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多感官訓練,針對自閉症人士“同一性執着”,中心讓他學習製作鑽石畫。阿昌很快對固定、重複性高的作畫過程,產生極大興趣,更非常細緻、一絲不拘地完成許多鑽石畫作。
自由創作大師阿堅,則喜歡巴士、警車、消防車,畫作用色豐富、鮮亮,對線條及色彩敏銳度高,認真堅持自己的繪畫風格,雖然話語不多,但他可以透過創作和繪畫去表達自己各種情感,建立自信。阿堅的代表作品《一對門神》,更被製成磁石貼紀念品出售。
持續支援不可或缺
談到社企發展問題,周惠儀稱,政府早年已提出能研究並試推出有本地特色的社企計劃,望鼓勵更多弱勢人士投身社會工作,但一直都未有太大進展,本澳的社企仍是寥寥可數,大眾對此認識亦不普及。若要申辦社企政策限制很多,現時“殘疾人士就業發展資助計劃”規範了提出申請的時間段及社企的服務對象,面對市場的急速發展,難以抓緊市場脈搏,從而無法作最好的投入,令很多社團卻步。
澳門社企的以工代賑形式,為弱勢人士帶來更多元、彈性的工作空間及機會,同時,為他們建構一個資源共享平台,把各方有形及無形的資源整合,有助減輕政府的福利負擔及增加勞動力,讓弱勢社群得以融入社會。不同的社企可以它獨特的經營模式,以創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和創造社會效益。從解決社會需求出發,扶康會冀未來澳門的社企能加以發展,建議特區政府建立跨部門合作,研擬一個適合本澳的社企模式,以積極手法解決社會問題。如增設適合高功能自閉症的工作崗位,並由特區政府牽頭聘用一定比率的殘疾人士,為公營機構提供額外資源,鼓勵及協助他們聘請殘疾人士。
同時,優化政策推動社企在本澳蓬勃發展,如長時間開放申請社企及放寬申請條件,讓更多有心的社團可以成立社企,共同組成小型生態圈,社團間互相扶持及共同發展,以幫助更多的社會企業在本澳生存。同時設置優先採購社企的機制,為社會企業帶來更多機會,讓不同的弱勢社群可以透過社企共融成長,善用他們獨特的長處,取長補短互補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