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憶述中美乒乓外交
“時間過得是真很快,五十年前這個東西(乒乓外交)看起來好像是偶然的,但莊則棟和科恩當年在日本那輛大巴上的不期而遇,其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中美有相互走近的需要。春天到了,冰雪終究要融化。”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徐寅生近日在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博物館和中國乒乓球博物館憶及五十年前的中美乒乓外交時說。
見證中美關係破冰
徐寅生一九三八年出生於上海,素有“乒壇智多星”之稱,廿一歲第一次隨國家隊出征,參加第廿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第廿六、廿七、廿八屆世乒賽,徐寅生作為主力隊員與隊友攜手實現男團三連冠,其在第廿六屆世乒賽團體決賽中連扣日本名將星野展彌十二大板得分,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對決。退役後,他轉任國家隊教練,並率隊參加世界大賽,曾見證推動中美關係“破冰”的乒乓外交。
十年前,紀念乒乓外交四十周年時,徐寅生曾說,希望未來還有五十周年、六十周年紀念,一代代傳下去。
十年後,年過八旬的徐寅生忙着參加一系列紀念中美乒乓外交五十周年活動。
時針回撥到一九七一年,第卅一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其間發生了美國運動員科恩相遇中國運動員莊則棟的故事。彼時,中國隊已缺席了一九六七年和一九六九年兩屆世乒賽。這是時隔六年後,中國隊重返世界乒壇,徐寅生以教練員身份參加。
當被問及看到一個“老外”上了車,當時大家是甚麼反應時,徐寅生緩緩說道,我們並沒有感到驚訝。當時中國運動員都與外國運動員打比賽,賽前賽後打招呼,大家都覺得很正常,不存在不來往。科恩上了中國隊大巴後,莊則棟就主動上去打招呼,他是三屆世界冠軍,人也比較熱情,並把一塊織錦當紀念品送給了科恩。
徐寅生記得很清楚,中美兩國乒乓球隊運動員友好交流的新聞一經報道,迅速佔據各大媒體頭條,中美乒乓外交的序幕由此拉開。
“這對我們搞乒乓的人來說,真正體會到打乒乓球不是僅僅拿幾個冠軍,當然冠軍也是為國爭光,但這不是乒乓球的全部,應該有更多的東西。”徐寅生表示,一九六一年北京世乒賽期間周恩來總理就講過,乒乓球比賽不僅僅是為奪錦標,更重要的是尋求和平,尋求友誼。“那時我的認識還比較抽象,五十年前不會想到打乒乓還能為人類和平作一點貢獻,但乒乓外交讓我真正體會到它的意義。”
珍惜五十年前成果
談及近年來美國政府將“競爭”放在對華關係首位的做法,徐寅生坦言,不是說搞了紀念中美乒乓外交的活動,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出面講話了,馬上就能改變現狀,促進兩國間的關係;但只要中美兩國之間保持一定數量的人文交流、民間交流,到了一定時候,可能不是通過乒乓球,但一定會有一個平台或者機會能推動兩國之間的關係發展。
採訪結束後,徐寅生給記者們送上簽名版的新書《我的乒乓生涯》並說,“感謝大家關注乒乓球和乒乓外交,要珍惜五十年前乒乓外交的成果,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但做壞一點點就完了。”
(上海一日電)
中新社記者 許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