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濱海空間 打造宜居城市
萬眾期待的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即日起試運,除遊樂場、門球場、滾軸溜冰場及多功能球場等設開放時間外,長約四百米的海濱步行徑、成人健身區等全日開放,迎合各年齡層休閒或運動所需,澳門半島總算有具規模的海濱休憩區。
澳門為濱海城市,但自南、西灣圍堤成湖後,沿岸幾乎都是馬路及港口,又或被豪宅“私有”,全民開放性的親水空間奇缺。直至近年,西灣大橋氹仔橋口休憩區、蓮花海濱步行徑算是善用濱海空間的案例。美中不足是功能設施相對簡單,配套車位不足。
觀音像、科學館附近海傍本為小城最美海岸線之一,但過去長時間保持“原貌”,“綠意盎然”卻與居民無緣。直至去年四月,市政署啟動工程,分階段建造南岸海濱綠廊,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為澳門半島居民打造一個多元休憩親水空間。
舊貌換上新顏,觀音像海濱休憩區今起試運,由於設施豐富,又是“新場”,加上附近有科學館停車場、宋玉生廣場停車場等,可以預期將成為近期“大熱景點”。疫下開新場,當局除做好防疫措施之外,由於部分設施有一定挑戰性,必須做好安全指引,讓大人細路玩得安全、玩得開心。
該休憩區依海濱而建,地方寬廣,跟旁邊的科學館更可併成一體,但與皇朝區之間則被孫逸仙大馬路分隔,僅靠兩條人行橫道、文化中心觀景天橋相接,加上公交不足,通達性較弱。長遠宜考慮加建行人橋隧連通。由於預計多數人駕車前往,可能對該區路網及停車設施帶來負荷,宜早作應對。未來觀音像至媽閣的第二期海濱綠廊規劃,必須考量完善交通配套。
一關之隔的珠海,近年亦着重完善濱海休憩空間,令居民遊客可在海風中慢步欣賞珠澳沿岸景色。澳門其實不缺優美海岸線,問題是如何善用。路氹沿岸休憩區、單車徑經多年打造,成為居民理想親水休憩區。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規劃,令人充滿期待,讓澳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一個休閒、美麗、宜居的濱海城市。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