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人物與澳門——唐廷樞
十九世紀下半葉,晚清中國國勢衰弱,列強對中國的侵蝕不僅導致了清政府與其簽訂的多個不平等條約出現,同時因受到條約的保護,中國的各項權利也受到束縛,且在多方面的利益包括領土主權、經濟利權等皆受損害。這期間,出現了一批批以振興民族工業,以挽回利權為奮鬥目標而作出了各自貢獻的著名人物。其中,於一八三二年出生在廣東香山縣唐家灣(今屬珠海市)的唐廷樞便是代表人物之一。
唐父早年曾在美國人布朗先生(Samuel Robbins Brown)家中做聽差,一八三九年布朗先生在澳門開設馬禮遜學校並擔任校長,及後該校於一八四二年遷往香港,同年,唐廷樞入馬禮遜學堂學習,與容閎等人為同學。此後,他曾進入另一所學堂學習。畢業後,由於對外語的掌握,唐廷樞先後曾在港英政府內多個部門、上海海關中擔任翻譯。
隨着五口通商的開放,上海逐漸成為近代中國舉足輕重的商業中心,外國商人爭商於上海設立洋行,但由於中西方商人在語言溝通上的障礙,因而造就了一個特殊群體的出現——買辦。買辦們由於精通外語,為外商洋行所僱用,在商業買賣之中作為翻譯,是華商與洋商的介紹、協調人。一八六一年,唐廷樞自上海海關離職後,加入英商怡和洋行並開始代理該行在長江一帶的生意。兩年後,正式受僱為該洋行總買辦,除為洋行經理庫款、收購絲茶、開展航運等業務之外,他還經營自己的生意,這段時期,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更積累了不少人脈與經驗。一八七三年,他從怡和洋行離職,受李鴻章委派接辦輪船招商總局並任總辦,此後,他相繼參與籌辦開平煤礦、主持修築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成為洋務運動的中堅力量。
此時,李鴻章於一八八九年有意籌辦一所水泥廠以生產提供水泥予洋務運動中創立的各項設施之用,因得悉廣東澳門有一廠以本地的土泥為原料生產水泥,並因其質量上乘,命當時請假回粵、路經澳門的唐廷樞,將澳門有關開設水泥廠所需的工本、機器、技術等情形探究詳實,並攜帶一些樣式。其中提到的水泥廠,便是由華商余瑞雲開辦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設址於澳門青洲的英泥廠,後該廠於一八八六年為英商收購,一八八七年更設廠於香港,澳門廠房則延至一九三六年關閉。但在唐廷樞到訪之時,該英泥廠已因資本用盡而停辦。在詳加細察、充分考查之後,唐廷樞即將所獲向李鴻章報告,並獲准籌辦,最終於一八八九年,於唐山設廠址開辦唐山細綿土廠。
得益於當時港澳一帶首開風氣之先的緣故,使唐廷樞成為近代中國較早接受西方教育培養的一員。而開放港口中商業氛圍的濃厚與外語的流通,也令其深受陶染,同時面對民族工業的弱勢也感受深刻,他以其豐富經驗與出色的能力帶領中國民族工業與洋商進行競爭或形成鼎立態勢,而澳門也在這段歷程中為他的部分事業提供了借鑑的經驗。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