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睛方程式
寫文章怎樣才能有迴響?雖然語言藝術還是得有些,但顯然文學性不是首要因素,話題性才是。情況其實跟人家說發圖好過寫字一樣,以一般論來說,發圖在社交平台真的比較能引起關注,但圖說寫得好,效果卻可能是點擊率幾何級翻倍。我漸漸分析出一種有效的“吸睛方程式”。
一是蹭熱度,人家在說甚麼,要即時、立刻、趕快跟進,半點不用遲疑。二是講讀者想聽的話,批評強於讚美,挖苦強於同情。三是獨到角度,複述人家的見解只能用來拖延交流時間,就像連續劇和論文那樣,前面回顧了一輪,最後還是得靠自己的東西鎖住讀者眼球。此三者需依次序進行,結果你會發現,這世上並不是你想寫甚麼,人家就會看甚麼,並不是你覺得自己有多好,你的人生就會有多好,還是得看時機、得看自己能否抓住時機。
我認識的朋友裡面,有很多都比我更能寫、更能吹,但礙於他們種種問題,始終好像缺了一點讀者的關注。有個學長,簡直是“寫作機器”,基本上給他一個題目,他就可以寫到上山下海,最後還能總結出一點人生感悟,是實實在在的好讀文。然而手跟不上腦袋,句子就容易粗糙,可他剛寫完一篇,心裡又想着第二篇,便懶於修改,閱讀體驗就往往不那麼好了。史提芬金說過,他寫小說可以很快,改稿卻可能很花時間,既痛苦又不得不為之,一篇見得人的小說刊發以前,好運氣的改四、五個版本,一旦在某些環節裡卡住,則可能要改到第七、八稿,用一個月寫、三個月改是常有的事。
在快節奏的城市裡生活,對於尚有熱心寫作的文學愛好者,這修改的時間自然是奢侈的,特別是我們都着急於發表作品的滿足感,熱衷於被喜歡、被評論,那自然更捨不得這種埋頭苦幹的“修行”,漸漸走向用“吸睛方程式”寫小文了。於是,那些寫到半桶水的故事,也就更難獲得讀者的關注了。
陸奧雷